水云晴亦雨,山木夜多风。
意思:水是晴天也下雨,山上的树木在多风。
出自作者[唐]姚合的《送澄江上人赴兴元郑尚书招》
全文赏析
这首诗《师经非纸上,师佛在心中。觉路何曾异,行人自不同。水云晴亦雨,山木夜多风。闻结西方社,尚书待远公。》是一首描绘佛教哲理的诗,表达了诗人对佛学的深刻理解和领悟。
首联“师经非纸上,师佛在心中。”直接点明主题,强调从书本上学习佛经只是基础,真正的修行和领悟需要在心中进行。这反映了佛教中“心性”的重要性,强调内心的觉悟和修行。
“觉路何曾异,行人自不同。”这两句诗进一步阐述了佛学的哲理,强调每个人的修行之路都是独特的,没有固定的模式,只有通过自身的体验和领悟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。
颔联“水云晴亦雨,山木夜多风。”这两句以自然景象为喻,进一步描绘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。水云的变化无常如同晴雨,山木的夜晚多风如同人生的起伏不定。这暗示了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是常态,需要我们以平常心对待。
“闻结西方社,尚书待远公。”尾联描绘了诗人对佛学的向往和追求,他期待与志同道合的人共同结社修行,像唐代名臣李德裕一样等待远公的降临。这表达了诗人对佛学的坚定信仰和追求。
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描绘佛教哲理和人生感悟,表达了诗人对佛学的深刻理解和领悟。它提醒我们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挫折时,要以平常心对待,找到适合自己的修行之路。同时,它也鼓励我们与志同道合的人共同追求佛学真理,共同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