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送澄江上人赴兴元郑尚书招》 水云晴亦雨,山木夜多风。

水云晴亦雨,山木夜多风。

意思:水是晴天也下雨,山上的树木在多风。

出自作者[唐]姚合的《送澄江上人赴兴元郑尚书招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师经非纸上,师佛在心中。觉路何曾异,行人自不同。水云晴亦雨,山木夜多风。闻结西方社,尚书待远公。》是一首描绘佛教哲理的诗,表达了诗人对佛学的深刻理解和领悟。 首联“师经非纸上,师佛在心中。”直接点明主题,强调从书本上学习佛经只是基础,真正的修行和领悟需要在心中进行。这反映了佛教中“心性”的重要性,强调内心的觉悟和修行。 “觉路何曾异,行人自不同。”这两句诗进一步阐述了佛学的哲理,强调每个人的修行之路都是独特的,没有固定的模式,只有通过自身的体验和领悟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。 颔联“水云晴亦雨,山木夜多风。”这两句以自然景象为喻,进一步描绘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。水云的变化无常如同晴雨,山木的夜晚多风如同人生的起伏不定。这暗示了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是常态,需要我们以平常心对待。 “闻结西方社,尚书待远公。”尾联描绘了诗人对佛学的向往和追求,他期待与志同道合的人共同结社修行,像唐代名臣李德裕一样等待远公的降临。这表达了诗人对佛学的坚定信仰和追求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描绘佛教哲理和人生感悟,表达了诗人对佛学的深刻理解和领悟。它提醒我们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挫折时,要以平常心对待,找到适合自己的修行之路。同时,它也鼓励我们与志同道合的人共同追求佛学真理,共同成长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师经非纸上,师佛在心中。
觉路何曾异,行人自不同。
水云晴亦雨,山木夜多风。
闻结西方社,尚书待远公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水云

    引用解释

    1.水和云。多指水云相接之景。 唐 戎昱 《湘南曲》:“ 虞帝 南游不復还,翠蛾幽怨水云间。” 唐 杨汉公 《明月楼》诗:“ 吴兴 城闕水云中,画舫青帘处处通。” 南唐 李煜 《玉楼春》词:“笙簫吹断水云开,重按《霓裳》歌遍彻。” 清 邵锦潮 《蒹葭》诗:“伊人不可即,悵望水云边。”

    2.水上方的云。《淮南子·览冥训》:

  • 山木

    读音:shān mù

    繁体字:山木

    意思:
    1.山中的树木。
    《左传昭公三年》:“山木如市,弗加于山;鱼盐蜃蛤,弗加于海。”
    南朝·宋·谢灵运《过瞿溪山僧》诗:“钻燧断山木,掩岸墐万户。”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