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新渠诗》 挈其妇姑,或走而颠。

挈其妇姑,或走而颠。

意思:带着妇女,有人逃跑而颠。

出自作者[宋]苏轼的《新渠诗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描述了一条新建成的灌溉渠及其带来的变化和影响。以下是这首诗的赏析: 首先,诗人在开头描绘了新渠之水的舒缓流淌,以及它如何溢流在田野上,通达到大道。这里运用了生动的描绘手法,使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到水流的姿态和景象。 接着,诗人称赞这条渠道的建成如同神奇一般,民众一开始并不知道是谁建成的。然后通过提问,引出是邦君赵侯主持修建了这条渠。这里的描述为赵侯的形象增添了神秘的色彩,突显了他的伟大贡献。 随后,诗人描述了新渠之田的景象,渠水波光粼粼,田地茂盛丰满。这里的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田野的富饶和繁荣。 然后,诗人表达了对唐地人民的赞叹,他们开始认识到种植粳稻的技术,展现了他们的进步和成长。 在接下来的部分,诗人描述了新渠之民从淮水到潭水的迁徙过程,他们带着家眷奔波,甚至有人跑得跌倒。这里展现了民众为了生存和发展的艰辛付出。 随后,诗人提到国王命令赵侯宽恕新民,让他们能够安心居住,并免除了他们七年的赋税劳役。这一描述体现了国王的仁慈和宽厚。 最后,赵侯对新民说,你们已经安顿下来,可以回到你们的城邑,告诉你们的邻里乡亲。这里有肥沃的田地供你们选择,你们耕种食用,这些田地就归你们所有了。这些描述展现了赵侯对新民的关怀和照顾,以及鼓励他们安居乐业的精神。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叙述,展现了新渠建成带来的变化和影响,以及赵侯的伟大贡献和仁慈关怀。同时,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、生活和人民的热爱和关注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新渠之水,其来舒舒。
溢流於野,至於通衢。
渠成如神,民始不知。
问谁为之?
邦君赵侯。
新渠之田,在渠左右。
渠来奕奕,如赴如凑。
如云斯积,如屋斯溜。
嗟唐之人,始识粳稌。
新渠之民,自淮及潭。
挈其妇姑,或走而颠。
王命赵侯,宥我新民。
无与王事,以讫七年。
侯谓新民,尔既来止。
其归尔邑,告尔邻里。
良田千万,尔择尔取。
尔耕尔食,遂为尔有。
筑室於唐,孔硕且坚。
生为唐民,饱粥与饘。
死葬於
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
苏轼(1037年1月8日—1101年8月24日),字子瞻,又字和仲,号铁冠道人、东坡居士,世称苏东坡、苏仙。汉族,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省眉山市)人,祖籍河北栾城,北宋文学家、书法家、画家。

嘉祐二年(1057年),苏轼进士及第。宋神宗时曾在凤翔、杭州、密州、徐州、湖州等地任职。元丰三年(1080年),因“乌台诗案”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。宋哲宗即位后,曾任翰林学士、侍读学士、礼部尚书等职,并出知杭州、颍州、扬州、定州等地,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、儋州。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,途中于常州病逝。宋高宗时追赠太师,谥号“文忠”。

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,在诗、词、散文、书、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。其文纵横恣肆;其诗题材广阔,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比喻,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“苏黄”;其词开豪放一派,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,并称“苏辛”;其散文著述宏富,豪放自如,与欧阳修并称“欧苏”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苏轼亦善书,为“宋四家”之一;工于画,尤擅墨竹、怪石、枯木等。有《东坡七集》、《东坡易传》、《东坡乐府》等传世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妇姑

    读音:fù gū

    繁体字:婦姑

    意思:(妇姑,妇姑)
    婆媳。
    汉·贾谊《新书时变》:“妇姑不相说,则反脣而睨。”
    《后汉书董卓传》:“﹝董卓﹞又议太后蹙迫永乐太后,至令忧死,逆妇姑之礼,无孝顺之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