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锦堂春/锦堂春慢》 席上青衫湿透,算感旧、何止琵琶。

席上青衫湿透,算感旧、何止琵琶。

意思:席上青衫湿透,计算感旧、为什么只琵琶。

出自作者[宋]司马光的《锦堂春/锦堂春慢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暮春时节的一种伤感情绪,以及对青春已逝、岁月流转的无奈感叹。 “红日迟迟,虚郎转影,槐阴迤逦西斜。”作者开头用浓墨重彩描绘了一幅日落时分的景象,红日西斜,树影婆娑,营造出一种落寞的氛围。 “彩笔工夫,难状晚景烟霞。”作者感叹即使有再高超的诗词技巧,也难以表达出眼前这落日烟霞的美景,暗示出心中的惆怅无法用言语表达。 “蝶尚不知春去,谩绕幽砌寻花。”蝴蝶还不知道春天已经过去,仍在花丛中漫无目的地寻找,这一描绘生动而寓意深远,表达出作者对春天逝去的惋惜。 “奈猛风过后,纵有残红,飞向谁家。”猛烈的风吹过,落花残红飞扬,不知将飞向何处。这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,也暗含作者对人生无常、未来茫然的感慨。 下阕“始知青鬓无价,叹飘零官路,荏苒年华。”开始直接表达作者对青春已逝、仕途坎坷、岁月无情的感叹,深化了主题。 “今日笙歌业里,特地咨嗟。”在笙歌宴饮的场所,作者不禁特别感叹,进一步展现了他的伤感情绪。 “席上青衫湿透,算感旧、何止琵琶。”这句词用青衫湿透的形象描绘了作者的感伤,并用“何止琵琶”暗示这种感伤的深沉和广泛。 “怎不教人易老,多少离愁,散在天涯。”结尾句再次强调了岁月的无情和离愁的深沉,将整首词的意境推向高潮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词以落日、残花等意象为载体,深情表达了作者对青春已逝、岁月流转的无奈和感慨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红日迟迟,虚郎转影,槐阴迤逦西斜。
彩笔工夫,难状晚景烟霞。
蝶尚不知春去,谩绕幽砌寻花。
奈猛风过后,纵有残红,飞向谁家。
始知青鬓无价,叹飘零官路,荏苒年华。
今日笙歌业里,特地咨嗟。
席上青衫湿透,算感旧、何止琵琶。
怎不教人易老,多少离愁,散在天涯。
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
司马光(1019年11月17日-1086年10月11日),字君实,号迂叟。汉族。陕州夏县(今山西夏县)涑水乡人,世称涑水先生。北宋政治家、史学家、文学家。

宋仁宗宝元元年(1038年),司马光登进士第,累进龙图阁直学士。宋神宗时,因反对王安石变法,离开朝廷十五年,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《资治通鉴》。历仕仁宗、英宗、神宗、哲宗四朝,卒赠太师、温国公,谥文正,为人温良谦恭、刚正不阿;做事用功刻苦、勤奋。以“日力不足,继之以夜”自诩,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,历来受人景仰。

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,主要《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》、《稽古录》、《涑水记闻》、《潜虚》等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何止

    读音:hé zhǐ

    繁体字:何止

    意思:
    1.哪里止。以反问的语气表示不止。
    宋·柳永《柳腰轻》词:“算何止,倾国倾城。暂回眸,万人肠断。”
    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十七卷:“那日观看的人,何止挨山塞海

  • 琵琶

    读音:pí pá

    繁体字:琵琶

    英语:lute

    意思:
    1.弹拨乐器。初名批把,见《释名释乐器》。此类乐器原流行于波斯、阿拉伯等地,汉代传入我国。后经改造,圆体修颈,有四弦、十二柱,俗称“秦汉

  • 席上

    读音:xí shàng

    繁体字:席上

    意思:
    1.筵席之上首。
    《礼记燕义》:“诸侯燕礼之义,君立阼阶之东南……君独升,立席上,西面特立。”

    2.指筵席上。
    唐·方干《江南

  • 青衫

    读音:qīng shān

    繁体字:青衫

    英语:black clothes

    意思:
    1.古时学子所穿之服。
    南朝·梁·江淹《丽色赋》:“楚臣既放,魂往江南。弟子曰:玉释佩,马解骖。濛

  • 湿透

    读音:shī tòu

    繁体字:濕透

    造句: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