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酬晋侍御见寄》 本求文举识,不在子真官。

本求文举识,不在子真官。

意思:本研究文举认识,不在子真官。

出自作者[唐]李端的《酬晋侍御见寄》

全文赏析

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,表达了诗人对赠诗的感激之情,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官场的淡泊和对自然的热爱。 首句“野客蒙诗赠,殊恩欲报难”表达了诗人对赠诗的感激之情,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赠诗者的敬意。诗人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客人,能够得到赠诗的恩惠,这是非常难得的。然而,诗人也感到自己无法回报这种恩情,因为他的能力有限,无法为赠诗者做更多的事情。 第二句“本求文举识,不在子真官”表达了诗人对赠诗者的期望和追求。诗人希望得到赠诗者的赏识和认可,但更重要的是,他并不追求官场的名利和地位,而是更注重内心的修养和精神的满足。 第三句“细雨双林暮”描绘了一幅雨后黄昏的景象,给人一种宁静、深沉的感觉。这句诗与第四句“重阳九日寒”形成对比,一冷一暖,一静一动,营造出一种深秋的氛围。 第五句“贫斋一丛菊”描绘了诗人简陋的居所和周围的环境,但其中却有一丛菊花,这表明诗人虽然贫穷,但却有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。最后一句“愿与上宾看”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赞赏,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赠诗者的感激之情。 整首诗语言简练、意境深远,表达了诗人对赠诗者的感激之情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。同时,这首诗也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、注重内心修养的精神境界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野客蒙诗赠,殊恩欲报难。
本求文举识,不在子真官。
细雨双林暮,重阳九日寒。
贫斋一丛菊,愿与上宾看。
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
李端(737—784),字正已,赵州(今河北赵县)人,唐代诗人。少居庐山,师事诗僧皎然。大历五年进士。曾任秘书省校书郎、杭州司马。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,自号衡岳幽人。今存《李端诗集》三卷。其诗多为应酬之作,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,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,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,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。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。今存《李端诗集》三卷。其子李虞仲,官至兵部侍郎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子真

    读音:zǐ zhēn

    繁体字:子真

    意思:汉·褒中人郑朴的字。居谷口,世号谷口子真。修道守默,汉成帝时大将军王凤礼聘之,不应;耕于巖石之下,名动京师。见《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》。
    唐·张乔《七松亭》诗:“已比子真耕谷口,

  • 不在

    读音:bù zài

    繁体字:不在

    英语:not be in

    意思:死的婉辞。
    宋·岳珂《桯史朝士留刺》:“凡人之死者,乃称不在。”
    《儒林外史》第十二回:“到了鲁宅,进门听得

  • 真官

    读音:zhēn guān

    繁体字:真官

    意思:仙人而有官职者。亦指道士。
    唐·刘长卿《望龙山怀道士许法稜》诗:“空林闲坐独焚香,真官列侍俨成行。”
    唐·皎然《宿道士观》诗:“清佩闻虚步,真官方宿朝。”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