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酒病自责呈马施二公》 礼饮不在多,欢饮不在荒。

礼饮不在多,欢饮不在荒。

意思:礼不在多喝水,欢饮不在荒。

出自作者[宋]梅尧臣的《酒病自责呈马施二公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以李白和杜甫的生死为引子,对饮酒的礼仪和适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,表达了对酒的热爱和对适度饮酒的推崇。 首联“李白死宣城,杜甫死来阳。二子以酒败,千古留文章。”以李白和杜甫的生死为引子,暗示了他们的命运与酒有着密切的关系。李白因饮酒过度而亡,杜甫也因饮酒过量而逝。然而,他们的文章却流传千古,被世人所传颂。 颔联“我无文章留,何可事杯觞。况承先子戒,宜不著口尝。”诗人表达了自己没有像李白和杜甫那样的文章流传于世,因此不能像他们那样沉迷于酒杯。同时,他也遵循了父亲的教诲,认为不应过量饮酒。 颈联“昔闻有田窦,以此相灭亡。礼饮不在多,欢饮不在荒。”诗人引用了田窦的故事,说明饮酒过度会导致祸端。他强调了适度饮酒的重要性,认为礼仪的饮酒并不在于饮用过量,而是在于与朋友相聚时的欢乐氛围。 尾联“二公方逢时,安得入醉乡。”诗人对李白和杜甫生逢其时的感慨,他们能够遇到合适的时机,得以畅饮尽欢。这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酒的热爱和对适度饮酒的推崇。他通过对李白和杜甫生死的思考,强调了适度饮酒的重要性,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。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,情感真挚动人,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李白死宣城,杜甫死来阳。
二子以酒败,千古留文章。
我无文章留,何可事杯觞。
况承先子戒,宜不著口尝。
昔闻有田窦,以此相灭亡。
礼饮不在多,欢饮不在荒。
二公方逢时,安得入醉乡。
作者介绍 乾隆简介
梅尧臣(1002年5月31日—1060年5月27日),字圣俞,世称宛陵先生,汉族,宣州宣城(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)人。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,给事中梅询从子。

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,历镇安军节度判官。于皇祐三年(1051年)始得宋仁宗召试,赐同进士出身,为太常博士。以欧阳修荐,为国子监直讲,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,故世称“梅直讲”、“梅都官”。嘉祐五年(1060年),梅尧臣去世,年五十九。

梅尧臣少即能诗,与苏舜钦齐名,时号“苏梅”,又与欧阳修并称“欧梅”。为诗主张写实,反对西昆体,所作力求平淡、含蓄,被誉为宋诗的“开山祖师”。曾参与编撰《新唐书》,并为《孙子兵法》作注。另有《宛陵先生集》及《毛诗小传》等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不在

    读音:bù zài

    繁体字:不在

    英语:not be in

    意思:死的婉辞。
    宋·岳珂《桯史朝士留刺》:“凡人之死者,乃称不在。”
    《儒林外史》第十二回:“到了鲁宅,进门听得

  • 礼饮

    读音:lǐ yǐn

    繁体字:禮飲

    意思:(礼饮,礼饮)
    谓按照一定礼节宴饮群臣。
    《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三年》:“﹝坚﹞命整书之以为酒戒,自是宴群臣,礼饮而已。”
    胡三省注:“礼,臣侍君宴,不过三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