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侍游方山应诏诗》 扶桑晓陆离。

扶桑晓陆离。

意思:扶桑晓宝剑。

出自作者[南北朝]沈约的《侍游方山应诏诗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给人一种清雅、庄重的感觉,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和丰富的想象力。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赏析: 首句“清汉夜昭晳”描绘了清朗的夜空,星星闪烁,给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感觉。“昭晳”二字形象地表现了星辰的明亮。 “扶桑晓陆离”则表现了早晨扶桑树上的露珠闪烁,陆离斑驳,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。 “发歌摐阳下,建羽朝夕池”两句,通过“发歌”和“建羽”的动作,展现了诗人在朝阳下、池边挥舞羽毛,放声高歌的场景,表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。 “摐金浮水若,耸跸诏山祗”两句,运用了生动的比喻,将金属敲击的声音比作浮在水上的泡沫,形象地表现了声音的清脆和空灵。“耸跸诏山祗”则表现了诗人对山川神祇的恭敬。 最后两句“一沾九霄露,藜藿终自知”则表现了诗人虽然身处高位,但仍然保持谦虚、自知的态度,不忘本心。 整首诗语言优美,意象丰富,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比喻,展现了诗人对自然、生活的热爱和敬畏,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谦虚自知的态度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清汉夜昭晳。
扶桑晓陆离。
发歌摐阳下。
建羽朝夕池。
摐金浮水若。
耸跸诏山祗。
一沾九霄露。
藜藿终自知。
作者介绍 沈约简介
沈约(441~513年),字休文,汉族,吴兴武康(今浙江湖州德清)人,南朝(宋、齐、梁朝时期)文学家、史学家。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。

沈约是齐、梁文坛的领袖,学问渊博,精通音律,与周颙等创四声八病之说,要求以平、上、去、入四声相互调节的方法应用于诗文,避免八病,这为当时韵文的创作开辟了新境界。其诗与王融诸人的诗皆注重声律、对仗,时号“永明体”,是从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。著作有《宋书》、《沈隐侯集》辑本二卷。又曾著《四声谱》、《齐纪》等,已佚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陆离

    读音:lù lí

    繁体字:陸離

    英语:varicoloured

    意思:(陆离,陆离)

    1.参差错综貌。
    《文选扬雄<甘泉赋>》:“声骈隐以陆离兮,轻先疾雷而馺遗风。”<

  • 扶桑

    读音:fú sāng

    繁体字:扶桑

    英语:Chinese hibiscus

    意思:
    1.神话中的树名。
    《山海经海外东经》:“汤谷上有扶桑,十日所浴,在黑齿北。”

  • 读音:

    繁体字:

    短语:离婚

    英语:to leave

    意思:1.分离貌﹔离绝貌。

    近义词: 分、脱离、退伙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