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字街头,孤峰绝顶,是离窠臼,不离窠臼。
意思:十字街头,珠峰顶峰,这离窠臼,不离窠臼。
出自作者[宋]释智朋的《偈倾一百六十九首》
全文赏析
这首诗《即心是佛,非心非佛》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,阐述了深刻的佛学理念。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,引导读者深入思考自我与佛的关系,以及如何在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智慧。
首先,“即心是佛”表达的是一种深深的自我认知和接纳。这里的“心”可以理解为内心的智慧和善良,是佛性在人身上的体现。诗人倡导我们应当接纳并尊重自己的内心,不要被外界的观念和评价所左右,这样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。
“非心非佛”则是对自我认知的深化。它提醒我们,真正的佛并非外在的神祇或形象,而是内在的自我。我们每个人都有佛性,但这种佛性并非固定不变,而是随着我们的成长和经历不断变化和提升。因此,我们不能将自我与佛割裂开来,而是要看到自我与佛的内在联系。
“东涌西没,穿皮透骨”这两句诗运用了生动的比喻,形象地描绘了内心的变化过程。它意味着我们的内心就像海洋中的波浪,有时涌起,有时沉没,但始终在变化中保持自我。而“穿皮透骨”则暗示了这种变化是深入骨髓的,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和感知。
“十字街头,孤峰绝顶”这两句诗则进一步强调了自我认知的重要性。在生活的十字街头,我们需要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,不被外界的纷扰所迷惑。而在孤独的高峰上,我们需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,不被外界的评价和压力所影响。
最后,“是离窠臼,不离窠臼。”这两句诗表达的是一种辩证的思想。诗人认为,真正的智慧既不脱离世俗的窠臼,又超越了世俗的束缚。它既包含了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,又超越了这些理解和感悟,指向了更深层次的真理。
总的来说,《即心是佛,非心非佛》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佛学理念,引导我们深入思考自我与佛的关系,以及如何在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智慧。它鼓励我们接纳自我、深入体验、保持坚定、辩证看待生活,从而在人生的旅途中找到真正的自我和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