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用解释
1.美好的名声。 汉 司马相如 《封禅文》:“俾万世得激清流,扬微波,蜚英声,腾茂实。” 唐 王迥 《同孟浩然宴赋》诗:“ 屈 宋 英声今止已,江山继嗣多才子。” 清 吴伟业 《思陵长公主挽诗》:“英声超北地,雅操迈东乡。”
2.指悠扬悦耳的声音。 三国 魏 嵇康 《琴赋》:“英声发越,采采粲粲。”
读音:qiāng qiāng
繁体字:鏘鏘
英语:a tinkle
意思:(锵锵,锵锵)1.象声词。形容金石撞击发出的洪亮清越的声音。《诗大雅烝民》:“四牡彭彭,
读音:fā yīng
繁体字:發英
意思:(发英,发英)比喻阐发典籍之精华。唐·韩愈《上贾滑州书》:“伏惟阁下昭融古之典义,含华发英,作唐德臣。”
造句:
读音:pèi jué
繁体字:佩玦
意思:(参见珮玦)有缺口的环形佩玉。《庄子田子方》:“缓佩玦者,事至而断。”成玄英疏:“缓者,五色绦绳,穿玉玦以饰佩也。”参见“佩环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