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汤村逢陈安性》 别来几日颔生须,相见惊疑更问语。

别来几日颔生须,相见惊疑更问语。

意思:离开几天领生须,相见惊疑又问语。

出自作者[宋]晁补之的《汤村逢陈安性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故人相遇的情景,表达了贫困中的友谊和对生活的感慨。首联描写了清晨出发,瘦马弱童在山中遇雨的艰辛。颔联写诗人解鞍入寺,听到钟声,见到僧人正在用斋,时间已是正午。颈联写故人听到诗人到来,欢喜迎接,两人在东庑坐下交谈。诗人描述自己几日未刮胡子,故人感到惊讶,又互相问候。接下来诗人回忆与故人一起读书,虽然贫贱但不以为意。又说自己在侍郎门馆中缺乏容貌和喜悦,举子文章又惭愧粗疏。故人强献拙言,诗人将去东州,而故人去楚地。诗人在江头路上匆匆遇到故人,只能准备简单的鸡黍招待。诗人的贫困无法饱食,但故人的禄位虽然微薄,却比自己要好。最后诗人表示现在无法计较得失,且用新诗来表达对美酒的赞美。整首诗情感真挚,语言流畅,描绘了诗人的艰辛和友情,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慨和态度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束装清晓来江浦,瘦马羸童犯山雨。
解鞍入寺闻钟声,堂上僧斋日初午。
故人聆我足音喜,纱帽相逢坐东庑。
别来几日颔生须,相见惊疑更问语。
念昨与君俱随书,贫贱不为人比数。
侍郎门馆乏容悦,举子文章惭莽卤。
瞽言强献亦何有,君去东州我之楚。
可怜今日江头路,草草逢君具鸡黍。
我贫无策未容饱,君禄虽微不犹愈。
如今未可计得失,且作新诗致醇醑。
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
晁补之(公元1053年—公元1110年),字无咎,号归来子,汉族,济州巨野(今属山东巨野县)人,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。为“苏门四学士”(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、秦观、张耒)之一。曾任吏部员外郎、礼部郎中。工书画,能诗词,善属文。与张耒并称“晁张”。其散文语言凝练、流畅,风格近柳宗元。诗学陶渊明。其词格调豪爽,语言清秀晓畅,近苏轼。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。著有《鸡肋集》、《晁氏琴趣外篇》等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别来

    读音:bié lái

    繁体字:別來

    意思:(别来,别来)

    1.离别以来。
    南朝·宋·谢惠连《代古诗》:“别来经年岁,欢心不同凌。”
    唐·窦群《赠刘大兄院长》诗:“路自长沙忽相见,共惊双鬓

  • 惊疑

    引用解释

    惊讶疑惑。 南朝 宋 鲍照 《伤逝赋》:“忽若谓其不然,自惆悵而惊疑。” 唐 牛僧孺 《玄怪录·齐推女》:“一家惊疑,不为之信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七一回:“领三千兵于山中险要去处,多立旌旗,以壮我兵之声势,令敌人惊疑。” 王统照 《春雨之夜·湖畔儿语》:“在这日黄昏的冷清清的湖畔,忽然遇到他,怎不使我惊疑。”

  • 相见

    读音:xiāng jiàn

    繁体字:相見

    英语:meet each other

    意思:(相见,相见)
    彼此会面。
    《礼记曲礼下》:“诸侯未及期相见曰遇。”旧题汉·李陵《与苏武诗》之

  • 问语

    读音:wèn yǔ

    繁体字:問語

    意思:(问语,问语)
    犹询问。
    唐·韩愈《桃源图》诗:“渔舟之子来何所?物色相猜更问语。”

    解释:1.犹询问。

    <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