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啄木》 蠹种日以滋,木病日以深。

蠹种日以滋,木病日以深。

意思:虫种一天天滋长,木病日益深沉。

出自作者[明]道原法师的《啄木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啄木江南飞,蠹虫生上林》是一首富有哲理和寓言色彩的诗篇。它以啄木鸟和蠹虫在江南的森林中的生活为背景,揭示了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之间的某种联系和对比。 首先,诗中描绘了啄木鸟在江南的森林中寻找食物,而蠹虫则在树上繁衍生息。这两者的生活状态形成了一种对比,啄木鸟象征着勤劳、负责、寻找问题的根源并寻求解决之道的人,而蠹虫则象征着懒惰、依赖、逃避问题的人。 其次,诗中提到“江南亦有蠹,不闻剥啄声”,这暗示了即使在美好的环境中,也存在类似蠹虫的问题和现象。这可能意味着,即使在美好的环境中,人们也需要保持警觉,防止问题变得严重。 接着,“啄木不啄蠹,孰慰凤凰心”,这句诗表达了更深层次的寓意。啄木鸟不啄食蠹虫,那么谁来安慰凤凰的心呢?凤凰是传说中的神鸟,象征着理想和美好。这句诗暗示了只有那些能够发现并解决自身问题的人,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描绘啄木鸟和蠹虫在江南森林中的生活,表达了对勤劳负责、解决问题的人的赞美和对懒惰逃避、问题加重的人的批评。同时,它也提醒人们要保持警觉,防止问题变得严重,只有那些能够发现并解决自身问题的人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。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,寓意深刻,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。它不仅是对自然生态的描绘,更是对人类社会的启示。通过这首诗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与自然、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,以及如何面对和解决问题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啄木江南飞,蠹虫生上林。
江南亦有蠹,不闻剥啄声。
蠹种日以滋,木病日以深。
啄木不啄蠹,孰慰凤凰心。

关键词解释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