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明看露上,一一珠垂缕。
意思:明看露上,一个珍珠垂线。
出自作者[宋]苏轼的《东坡八首》
全文赏析
这首诗《种稻清明前》是一首描绘农耕生活的优美诗歌,它以细腻的笔触,描绘了种稻的全过程,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快乐和满足。
首联“种稻清明前,乐事我能数。”诗人以清明前种稻为时间节点,点出了这首诗的主题,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对农耕生活的热爱和乐观。这一句也暗示了诗人对农事的熟悉和热爱,他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个步骤,并从中感到快乐。
“毛空暗春泽,针水闻好语。”这一联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和农民们的欢声笑语。春天的气息象征着生机和希望,而农民们的欢声笑语则表达了他们的喜悦和满足。
“分秧及初夏,渐喜风叶举。”这一联描绘了种稻的进展,从春天到初夏,秧苗在微风中摇曳,生长茁壮。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,更是对农事进展的记录。
“月明看露上,一一珠垂缕。”这一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,月光下稻叶上的露珠仿佛一颗颗珍珠。诗人用生动的比喻,将露珠比作珍珠,表达了对稻田的喜爱和赞美。
“秋来霜穗重,颠倒相撑拄。”秋天到来,稻穗成熟,霜打后的稻穗更重,低垂的穗头仿佛在互相支撑。这一句描绘了秋收的景象,同时也表达了农民们丰收的喜悦。
“新舂便入甑,玉粒照筐筥。”新舂的米饭倒入甑中,白净的米饭粒照得筐筥都亮堂堂的。这一句描绘了新米的味道和收获的喜悦。
最后,“我久食官仓,红腐等泥土。”诗人表示自己虽然长期食用官仓中的粮食,但仍然对自家的新鲜粮食感到满足。“行当知此味,口腹吾已许。”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农耕生活的热爱和对食物的尊重。
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,展现了农耕生活的乐趣和满足,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。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自然,情感真挚动人,是一首值得品读的诗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