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读经》 拂拭尘几案,开函就孤亭。

拂拭尘几案,开函就孤亭。

意思:拂拭灰尘桌,打开盒子就孤亭。

出自作者[唐]孟郊的《读经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的标题是《垂老抱佛脚,教妻读黄经》,是一首描绘了作者在垂老之年的生活状态和心境的诗。诗中充满了对佛学的热爱,对生活的思考,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不安。 首先,诗中描绘了作者在垂老之年的生活状态,他选择抱佛脚,这表明他对佛教的深深敬仰和热爱。同时,他也让妻子读黄经,这可能暗示他对儒学的理解和尊重。黄经是道教经典的一部分,这里可能表达了他对儒、佛两种文化的理解和尊重。 诗中提到的“经黄名小品,一纸千明星”,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对佛学经典的深深敬仰和热爱。他曾经研读大般若经,细细感受佛法的灵动和魅力。这些描述都反映出他对佛学的深入理解和虔诚态度。 接着,“忽复入长安,蹴踏日月宁。老方却归来,收拾可丁丁”,描绘了作者在生活中的起伏和变化。他曾前往长安,追逐名利,但现在他已回归平淡的生活,收拾起曾经的浮躁和焦虑。 “得善如焚香,去恶如脱腥。安得颜子耳,曾未如此听。”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道德的追求和理解,他认为道德就像焚香一样,去除邪恶就像脱去腥臭一样简单。他希望能有像颜回那样的品质,能更深入地理解和实践道德。 最后,“听之何有言,德教贵有形。”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道德教育的理解,他认为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口头的说教,更重要的是实际的行动和表现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在垂老之年的儒佛兼修的诗人形象,他对生活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追求,对未来有着期待和不安,同时也充满了对道德的热爱和实践。这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深意的诗,值得细细品味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垂老抱佛脚,教妻读黄经。
经黄名小品,一纸千明星。
曾读大般若,细感肸蚃听。
当时把斋中,方寸抱万灵。
忽复入长安,蹴踏日月宁。
老方却归来,收拾可丁丁。
拂拭尘几案,开函就孤亭。
儒书难借索,僧签饶芳馨。
驿驿不开手,铿铿闻异铃。
得善如焚香,去恶如脱腥。
安得颜子耳,曾未如此听。
听之何有言,德教贵有形。
何言中国外,有国如海萍。
海萍国教异,天声各泠泠。
安排未定时,心火竞荧荧。
将如庶几者,声尽形元冥。
作者介绍 孟郊简介
孟郊(751—814),字东野,唐代著名诗人。湖州武康(今浙江德清县)人,祖籍平昌(今山东德州临邑县)。先世居洛阳(今属河南洛阳),后隐居嵩山。

孟郊两试进士不第,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,曾任溧阳县尉。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,遂放迹林泉间,徘徊赋诗。以至公务多废,县令乃以假尉代之。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,任职河南(河南府今洛阳),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。唐宪宗元和九年,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,乃偕妻往赴,行至阌乡县(今河南灵宝),暴疾而卒,葬洛阳东。张籍私谥为”贞曜先生“。

孟郊工诗。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,民间苦难,故有“诗囚之称”,与贾岛并称“郊寒岛瘦”。孟诗现存500多首,以短篇五古最多。今传本《孟东野诗集》10卷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拂拭

    读音:fú shì

    繁体字:拂拭

    短语:擦拭 抹掉 拭 擦 抹 拂 揩 擀 擦亮 上浆 擦洗

    英语:wipe off

    意思:
    1.掸拂;揩擦。

  • 孤亭

    读音:gū tíng

    繁体字:孤亭

    意思:孤立的亭子。
    宋·梅尧臣《会胜院沃洲亭》诗:“孤亭一入野气深,松上藤萝篱上葛。”
    宋·朱熹《再用韵题翠壁》:“孤亭一目尽天涯,俯瞰烟村八九家。”
    金·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