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暮春抵沪同大武伯夔子言游半淞园泛舟小溪作》 层坡耸孤亭,石窟穿窈窕。

层坡耸孤亭,石窟穿窈窕。

意思:层坡高耸孤亭,石窟开凿窈窕。

出自作者[近代]陈三立的《暮春抵沪同大武伯夔子言游半淞园泛舟小溪作》

全文创作背景

陈三立的《暮春抵沪同大武伯夔子言游半淞园泛舟小溪作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:在晚清民国时期,中国社会动荡不安,各种政治势力纷争,民族危机深重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陈三立作为一位具有强烈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的诗人,感受到了时代的苦难和民族的危机。他通过游览半淞园,泛舟小溪,借景抒情,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祖国的热爱。同时,他也通过与友人同游,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友谊的珍视。因此,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晚清民国时期的动荡时局和社会背景,以及陈三立个人的思想情感和人生经历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海雨歇游氛,天清楼阁晓。
胜侣挟俱出,飞车疾于鸟。
郊原青茫茫,晴烟笼未扫。
新园初挂眼,篱下江流绕。
魔舞夺闲地,犹留玩芳草。
层坡耸孤亭,石窟穿窈窕。
把茗眺云物,人影栖木杪。
登降随仕女,写我溪光好。
艇子趋凫鹥,残阳满怀抱。
回复迷所历,四照俨蓬岛。
漠漠濠梁趣,恢恢劫尘表。
余兴杂棹讴,忘归不知老。
作者介绍
陈三立(1853年10月23日-1937年9月14日),字伯严,号散原,江西义宁(今修水)人,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。

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,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,国学大师、历史学家陈寅恪、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。与谭延闿、谭嗣同并称“湖湘三公子”;与谭嗣同、徐仁铸、陶菊存并称“维新四公子”,有“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”之誉。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,历任吏部行走、主事。1898年戊戌政变后,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。1937年发生“卢沟桥事变”后北平、天津相继沦陷,日军欲招致陈三立,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,不幸忧愤而死,享年85岁。

陈三立生前曾刊行《散原精舍诗》及其《续集》、《别集》,死后有《散原精舍文集》十七卷出版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石窟

    读音:shí kū

    繁体字:石窟

    英语:grotto

    意思:
    1.依山巖凿成的石室。亦泛指石洞。
    《晋书隐逸传郭瑀》:“凿石窟而居,服柏实以轻身。”
    唐·段成式《

  • 窈窕

    读音:yǎo tiǎo

    繁体字:窈窕

    英语:gentle and graceful

    意思:亦作“窈窱”。

    1.娴静貌;美好貌。
    《诗周南关雎》:“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