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昼杜门人莫到,清谈绝俗世难亲。
意思:白天关人没有到,清谈断绝世俗难亲近。
出自作者[宋]释择璘的《题思安清意太师幽远庵》
全文赏析
《题思安清意太师幽远庵》是宋代僧人释择璘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。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、幽远的山水画卷,表达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。
首句“幽远庵前竹”,以“幽远庵”为背景,将竹子作为画面的主体,展现了一幅竹林幽深的景象。这里的“幽远”二字,既形容了庵的位置偏僻,又暗示了庵内的清静氛围。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常被视为高洁、坚韧的象征,因此这里的竹子也象征着庵内僧人的高洁品质和坚定信仰。
第二句“水石自萦回”,描绘了庵前水流环绕石头的景象。这里的“水石”形象地表现了山水之间的和谐共生,也暗示了庵内僧人与自然的关系。同时,“自萦回”三字,又赋予了水流以生命力,使其显得更加生动活泼。
第三句“山云时聚散”,则描绘了庵前山峦云雾缭绕的景象。这里的“山云”形象地表现了山水之间的变幻莫测,也暗示了庵内僧人心境的超脱与自由。同时,“时聚散”三字,又赋予了云雾以动态感,使其显得更加神秘莫测。
最后一句“野鹤伴僧闲”,则描绘了庵内僧人与野鹤相伴的悠闲景象。这里的“野鹤”形象地表现了僧人超脱尘世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。同时,“伴僧闲”三字,又赋予了野鹤以人性化的特点,使其显得更加亲切可爱。
整首诗通过对竹林、水流、山云、野鹤等自然景物的描绘,展现了一幅宁静、幽远的山水画卷,表达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。同时,这首诗也传达了一种禅宗思想,即通过观察自然、领悟自然,达到心境的超脱与自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