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杂拟》 忽闻胡骑渡河水,月魄夜胁阴貂寒。

忽闻胡骑渡河水,月魄夜胁阴貂寒。

意思:忽然听说匈奴骑兵渡过黄河水,月亮在晚上威胁阴气貂寒。

出自作者[宋]梅尧臣的《杂拟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的主题是战争和环境恶劣。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绘,以及在战争中人物内心的刻画,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坚韧。 首先,“忽闻胡骑渡河水”这句诗,诗人以一种突然的、出人意料的叙述方式,将读者带入了战争的现场。这里的“胡骑”指的是敌军的骑兵,他们像河水一样突然出现在诗人的视线中,给人一种突如其来的紧张感。 “月魄夜胁阴貂寒”这句诗描绘了夜晚的寒冷和月光下的阴影。月光如水,却无法照亮阴暗的战场,士兵们身上的黑色貂皮大衣在寒风中颤抖,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恶劣和战争的残酷。 “独侍金舆立城肚”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孤独而坚定的士兵形象。他站在城墙下,默默地等待着未知的命运,表现出士兵的忠诚和坚韧。 “龙蛇不展绕旗竿”这句诗则描绘了士兵眼中的战场景象。龙蛇在这里象征着混乱和危险,它们绕着旗竿而不展,暗示着战场的混乱和危险。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,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坚韧。同时,诗人也通过描绘月光、貂皮大衣等细节,表达了对士兵生活的关注和对他们的同情。整首诗情感深沉,语言简练,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忽闻胡骑渡河水,月魄夜胁阴貂寒。
独侍金舆立城肚,龙蛇不展绕旗竿。
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
梅尧臣(1002年5月31日—1060年5月27日),字圣俞,世称宛陵先生,汉族,宣州宣城(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)人。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,给事中梅询从子。

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,历镇安军节度判官。于皇祐三年(1051年)始得宋仁宗召试,赐同进士出身,为太常博士。以欧阳修荐,为国子监直讲,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,故世称“梅直讲”、“梅都官”。嘉祐五年(1060年),梅尧臣去世,年五十九。

梅尧臣少即能诗,与苏舜钦齐名,时号“苏梅”,又与欧阳修并称“欧梅”。为诗主张写实,反对西昆体,所作力求平淡、含蓄,被誉为宋诗的“开山祖师”。曾参与编撰《新唐书》,并为《孙子兵法》作注。另有《宛陵先生集》及《毛诗小传》等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胡骑

    读音:hú jì

    繁体字:衚騎

    意思:(胡骑,胡骑)

    1.胡人的骑兵。亦泛指胡人军队。
    《史记绛侯周勃世家》:“十一年春,故韩王·信复与胡骑入居参合,距汉。”
    《晋书刘琨传》:“在晋

  • 渡河

    读音:dù hé

    繁体字:渡河

    造句:

  • 水月

    引用解释

    1.水和月。 唐 刘禹锡 《洞庭秋月行》:“山城苍苍夜寂寂,水月逶迤绕城白。” 宋 杨万里 《夜离零陵留二绝简诸友》:“思归日日只空言,一棹今真水月间。”

    2.指明净如水的月亮。 唐 郑谷 《南康郡牧陆肱郎中辟许棠先辈为郡从事有寄赠》诗:“夜清僧伴宿,水月在松梢。”《花月痕》第十回:“小饮偶然邀水月,謫居犹得住 蓬莱 。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