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丙寅十四首效韦苏州》 谁能起公死,为国守北门。

谁能起公死,为国守北门。

意思:谁能在你死,为国守北门。

出自作者[宋]黄庭坚的《丙寅十四首效韦苏州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的主题是对于国家强盛时期的赞美和对逝去英雄的敬仰。 首句“昔公调鼎实,指顾九庙尊”描绘了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景象,公调鼎实,指的是国家治理得当,国力强大,九庙尊则是形容庙宇众多,祭祀不断,是对国家宗教和礼制的赞美。 “郡国富士马,于今开塞垣”则描绘了国家的地理风貌和人口状况,郡国是指各个行政区域,富有的马匹遍布各地,说明国家的农业和畜牧业发达,塞垣则是指边疆地区,马匹众多也代表着国家的边防力量强大。 “谁能起公死,为国守北门。”最后两句表达了对逝去英雄的敬仰和对现任官员的期许。公死在这里可能是对已故的英雄的敬称,也暗示了现任官员的责任重大。他们应该学习逝去的英雄,为国家继续守好北门,也就是边疆。 整首诗通过对国家繁荣景象的赞美和对逝去英雄的敬仰,表达了对国家现状的期许和对未来的展望。同时,也表达了对现任官员的期许和责任的重托。这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怀和责任感的诗篇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昔公调鼎实,指顾九庙尊。
郡国富士马,于今开塞垣。
谁能起公死,为国守北门。
作者介绍 黄庭坚简介
黄庭坚(1045.8.9-1105.5.24),字鲁直,号山谷道人,晚号涪翁,洪州分宁(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)人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,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,与杜甫、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“一祖三宗”(黄庭坚为其中一宗)之称。与张耒、晁补之、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,合称为“苏门四学士”。生前与苏轼齐名,世称“苏黄”。

著有《山谷词》,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,为“宋四家”之一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北门

    读音:běi mén

    繁体字:北門

    英语:north gate

    意思:(北门,北门)

    1.北向的门。
    《诗邶风北门》:“出自北门,忧心殷殷。终窭且贫,莫知我艰。”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