谁能起公死,为国守北门。
意思:谁能在你死,为国守北门。
出自作者[宋]黄庭坚的《丙寅十四首效韦苏州》
全文赏析
这首诗的主题是对于国家强盛时期的赞美和对逝去英雄的敬仰。
首句“昔公调鼎实,指顾九庙尊”描绘了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景象,公调鼎实,指的是国家治理得当,国力强大,九庙尊则是形容庙宇众多,祭祀不断,是对国家宗教和礼制的赞美。
“郡国富士马,于今开塞垣”则描绘了国家的地理风貌和人口状况,郡国是指各个行政区域,富有的马匹遍布各地,说明国家的农业和畜牧业发达,塞垣则是指边疆地区,马匹众多也代表着国家的边防力量强大。
“谁能起公死,为国守北门。”最后两句表达了对逝去英雄的敬仰和对现任官员的期许。公死在这里可能是对已故的英雄的敬称,也暗示了现任官员的责任重大。他们应该学习逝去的英雄,为国家继续守好北门,也就是边疆。
整首诗通过对国家繁荣景象的赞美和对逝去英雄的敬仰,表达了对国家现状的期许和对未来的展望。同时,也表达了对现任官员的期许和责任的重托。这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怀和责任感的诗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