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悟不存师,神通未是奇。
意思:大悟不存在老师,神通不稀奇。
出自作者[现代]马一浮的《和啬庵山中杂题二十二绝》
全文赏析
这首诗是用来赞美一位名叫大悟不存的禅师的,他虽然没有神奇的神通,但他的修行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境界。诗中表达了对于禅师智慧和修行的敬仰之情,同时也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。
首句“大悟不存师,神通未是奇”表达了对禅师的敬仰之情。大悟不存师是一位修行非常高的禅师,他的智慧和修行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境界,但他的神通并不是最奇特的。这表明禅师的智慧和修行已经超越了神通,达到了更高的境界。
“菩提非有树,般若本无知”是表达佛教教义的诗句。菩提是佛教中的智慧和觉悟,般若是佛教中的智慧和洞察力。这两句诗表达了智慧和觉悟不是外在的,而是内在的,它们不是从外在事物中获得的,而是通过内在的修行和领悟而得到的。同时,这两句诗也表达了般若和菩提是无知的,它们不是知识或概念,而是超越了知识和概念的境界。
整首诗表达了对大悟不存禅师的敬仰之情,同时也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。通过赞美禅师的智慧和修行,以及对佛教教义的阐述,这首诗传达了对内在智慧和觉悟的追求和敬仰之情。
总的来说,这首诗是一首赞美禅师和佛教教义的诗篇,通过表达对禅师的敬仰和对佛教教义的理解,传达了对内在智慧和觉悟的追求和敬仰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