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塞雪初下,将军远出师。
意思:秋雪开始下堵塞,将军远出老师。
出自作者[唐]张籍的《横吹曲辞·出塞》
全文赏析
这首诗《秋塞雪初下,将军远出师。分营长记火,放马不收旗。月冷边帐湿,沙昏夜探迟。征人皆白首,谁见灭胡时。》是一首描绘边塞秋雪的诗,表达了诗人对将军出征的敬仰和担忧之情。
首句“秋塞雪初下,将军远出师”,诗人以秋天的塞北雪景开始,描绘出一幅荒凉而肃杀的边塞景象,为全诗定下了基调。接着,“将军远出师”一句,点明了将军出征的背景,为接下来的描绘提供了主体。
“分营长记火,放马不收旗”,这两句描绘了军营中的场景。分营是指军队在营地中分散开来,长记火表明军营中灯火通明,可能是为了保持温度和安全。而“放马不收旗”则表明战场上马匹的自由行动,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的激烈和无情。
“月冷边帐湿,沙昏夜探迟”,这两句描绘了夜晚的场景。月冷边帐,描绘了夜晚的寒冷和寂静;沙昏则描绘了夜晚的黑暗和荒凉。夜探迟则表明探路的士兵行动缓慢,可能是为了安全考虑或者是因为夜晚的恶劣环境。
最后,“征人皆白首,谁见灭胡时”,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忧虑和对胜利的期盼。征人皆白首,描绘了士兵们年老色衰的形象,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。而谁见灭胡时,则表达了诗人对胜利的期盼,希望将军能够消灭胡人,结束战争。
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秋雪和军营生活,表达了诗人对将军出征的敬仰和对战争的担忧之情。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描写和恰当的比喻,使得诗歌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