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南兵》 曾见南兵苦,征辽事亦如。

曾见南兵苦,征辽事亦如。

意思:曾见南兵苦,征辽事也是如此。

出自作者[宋]钱易的《南兵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曾见南兵苦,征辽事亦如。金疮寒长肉,纸甲雨生蛆。山小虀霜骨,河枯臛腐鱼。黎元无处哭,丁户日相疏。》是一首描绘古代军队生活的诗。它通过生动的细节和鲜明的形象,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和艰难,以及士兵们生活的艰辛。 首联“曾见南兵苦,征辽事亦如”,诗人以一种回顾的口吻,描述了他在过去曾经见过的南方士兵的苦难,同时也暗示了征辽士兵的命运可能也是如此。这里的“南兵”指的是南方地区的士兵,他们可能因为战乱而被迫参军,而“征辽”则是指去辽国征战的士兵。这两句诗为整首诗定下了悲凉的基调。 颔联“金疮寒长肉,纸甲雨生蛆”,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战争中的一些细节。金疮是士兵在战斗中受伤的伤口,寒冷的天气会使伤口恶化,逐渐长出肉来。这里诗人用“长肉”来形容伤口的恶化,形象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。而“纸甲”则是指用纸做的铠甲,在雨天却会生蛆,进一步描绘了士兵生活的艰难。 颈联“山小虀霜骨,河枯臛腐鱼”,诗人通过对比的手法,进一步展示了战争对人的摧残。山小是指山区的土地贫瘠,食物极度缺乏,使得士兵们只能吃些霜冻过的骨头,或者用枯河里的鱼来充饥。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。 尾联“黎元无处哭,丁户日相疏”,诗人以一种悲愤的口吻表达了对战争的谴责。在战争中,百姓无处可哭诉自己的苦难,人口也因为战争而日益减少。这两句诗深刻地揭示了战争对人民生活的破坏和影响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细节和鲜明的形象,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,表达了对战争的谴责和对和平的向往。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,同时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曾见南兵苦,征辽事亦如。
金疮寒长肉,纸甲雨生蛆。
山小虀霜骨,河枯臛腐鱼。
黎元无处哭,丁户日相疏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辽事

    读音:liáo shì

    繁体字:遼事

    意思:(辽事,辽事)
    指明末于辽东防御女真入侵之事。
    明·沈德符《野获编兵部福将》:“使其今日在事,辽事未必败坏至此。”
    明·夏完淳《<续幸存录>自序》:“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