吾尝观於若人矣,巧於辨人,拙於自辨。
意思:我曾观察如果人了,巧在辨人,拙于自辨。
出自作者[宋]黄庭坚的《木之彬彬》
全文赏析
这首诗是一首哲理诗,通过对草木的无情和人的多患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感慨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。
首段以草木为喻,指出草木的生长并非为了显耀于世,而是自然而然地生长。同样,人也不应该为了追求名利而违背自己的本性,应该顺应自然,保持本真。
接着,诗人通过描绘草的茸茸、木之彬彬等自然景象,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的和谐与美好,以及人类应该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的原则。
然而,诗人也指出了人道的困境和世间的纷争。他认为,人们往往被是非之歧、利害薰蒸所迷惑,失去了本真,变得虚伪和浮躁。
在诗中,诗人对人的评价颇为深刻。他指出人们往往过于追求外在的虚荣和名利,而忽视了内心的真实和善良。同时,他也批评了那些善于言辞、善于交际的人,却拙于自辨、缺乏内心的真实和善良。
最后,诗人以射箭为喻,强调了人的道德和内心的真实的重要性。他认为罪不在德,而在于内心的蟊贼;祸不在心,而在于那些善于掩饰、善于攻击的人。
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批判,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启示性。通过这首诗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生的真谛和道德的本质,从而更好地面对人生的挑战和困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