已入西羌度沙碛,又来东海看涛山。
意思:已入西羌度沙漠,又来到东海看涛山。
出自作者[宋]苏轼的《答李端叔》
全文赏析
这是一首诗,作者通过描绘马和班超的生涯,表达了对他们不畏艰险、勇往直前的精神的赞美。同时,也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。
首句“若人如马亦如班,笑履壶头出玉关”,以马和班超作比,描绘了友人的勇敢和坚韧。马不畏艰险,勇往直前,而班超在西域的生涯更是充满了挑战和艰辛。这里作者也是在赞美友人不畏艰险、勇往直前的精神。
“已入西羌度沙碛,又来东海看涛山”,这两句描绘了友人的行程,从西羌渡过沙碛,再到东海看涛山,表现了友人的坚韧和毅力。友人的生活就像马在沙漠中奔驰,又如班超在海上冒险,充满了挑战和未知,但友人却始终不畏艰险,勇往直前。
“识君小异千人里,慰我长思十载间”,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了解和感激。虽然友人和众人有些不同,但正是这些不同让作者感到安慰。作者在十年的时间里一直思念着友人,而现在终于可以和友人重逢,这让作者感到非常欣慰。
最后,“西省怜君?一作邻居?时邂逅,相逢有味是偷闲”,作者和友人在西省相遇,虽然只是短暂的邂逅,但却是彼此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好时光。这表达了作者和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,也体现了他们共同的爱好和追求——闲适和自由。
整首诗通过对马和班超生涯的描绘,以及对友人的赞美和思念,表现了作者对勇敢、坚韧和自由的追求,同时也体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。这首诗语言简练、意境深远,值得一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