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头日月相送迎,夜栖旦鸣人不迷。
意思:天头日月相迎接和送别,夜栖早晨叫人不迷惑。
出自作者[唐]王建的《杂歌谣辞·鸡鸣曲》
全文赏析
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,描绘了黎明时分的景象,以及人们在这个特殊时刻的生活状态。诗中充满了生动的细节和生动的描绘,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清晨,感受着新的一天的开始。
“鸡初鸣,明星照东屋;鸡再鸣,红霞生海腹。”开篇两句描绘了鸡鸣时的景象,接着又以红霞的出现,进一步描绘了日出的景象。这些生动的描绘为读者展示了新的一天的开始。
“百官待漏双阙前,圣人亦挂山龙服。”这两句诗描绘了朝廷官员们等待上朝的情景,也暗示了即使是皇帝也会在黎明时分起床,准备处理政务。这种对日常生活的描绘,展示了诗人的观察力和对生活的热爱。
“宝钗命妇灯下起,环珮玲珑晓光里。”这两句描绘了妇女们在黎明时分起床的情景,她们的珠宝首饰在晨光中闪烁,显得格外美丽。这种描绘展示了女性的日常生活,同时也体现了诗歌的人文关怀。
“直内初烧玉案香,司更尚滴铜壶水。”这两句描绘了内廷的清晨景象,香炉里燃着香,表示已经准备就绪,司更的人员还在滴水报时,提醒人们新的一天开始了。
“金吾卫里直郎妻,到明不睡听晨鸡。”最后两句描绘了金吾卫里的男子妻子的生活状态,她不睡等着鸡鸣,这是古代中国早起社会的一个标志。这种描绘体现了古代人民的生活习惯和勤勉精神。
整首诗通过对黎明时分的细致描绘,展示了古代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勤勉精神,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洞察。这首诗的优点在于其细节的描绘和人文关怀,同时也通过日常生活反映了社会的真实面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