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善哉行 其一》 伯夷叔齐,古之遗贤。

伯夷叔齐,古之遗贤。

意思:伯夷、叔齐,古代的贤人。

出自作者[魏晋]曹操的《善哉行 其一》

全文创作背景

《善哉行·其一》是魏晋时期诗人曹操的一首诗,创作背景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状况密切相关。曹操在诗中借古喻今,通过咏史表达了自己对于政治清明、国家安定的向往,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在政治上的抱负和追求。 具体来说,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曹操的统治思想有关。曹操主张“以德治国”,提倡仁爱、礼制,反对暴政和奢侈浪费。因此,在诗中,他通过赞美古公亶甫的积德行义,表达了对于仁爱政治的追求,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希望以晏婴、管仲等贤相为榜样,为天下苍生谋求福祉。 综上所述,《善哉行·其一》的创作背景体现了曹操对于政治清明、国家安定的向往,以及自己在政治上的抱负和追求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古公亶甫,积德垂仁。
思弘一道,哲王于豳。
太伯仲雍,王德之仁。
行施百世,断发文身。
伯夷叔齐,古之遗贤。
让国不用,饿殂首山。
智哉山甫,相彼宣王。
何用杜伯,累我圣贤。
齐桓之霸,赖得仲父。
后任竖刁,虫流出户。
晏子平仲,积德兼仁。
与世沈德,未必思命。
仲尼之世,主国为君。
随制饮酒,扬波使官。
作者介绍 曹操简介
曹操(155年-220年3月15日),字孟德,一名吉利,小字阿瞒,沛国谯县(今安徽亳州)人。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文学家、书法家,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。

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,后加封魏王,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。去世后谥号为武王。其子曹丕称帝后,追尊为武皇帝,庙号太祖。

东汉末年,天下大乱,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,对内消灭二袁、吕布、刘表、马超、韩遂等割据势力,对外降服南匈奴、乌桓、鲜卑等,统一了中国北方,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,扩大屯田、兴修水利、奖励农桑、重视手工业、安置流亡人口、实行“租调制”,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、经济出现转机。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,政治渐见清明,经济逐步恢复,阶级压迫稍有减轻,社会风气有所好转。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。

曹操精兵法,善诗歌,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,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,气魄雄伟,慷慨悲凉;散文亦清峻整洁,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,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,鲁迅评价其为“改造文章的祖师”。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,唐朝张怀瓘在《书断》将曹操的章草评为“妙品”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叔齐

    读音:shū qí

    繁体字:叔齊

    意思:(叔齐,叔齐)
    商·孤竹君之子,名智(或作致),字公达,齐为謚号。
    《论语公冶长》:“伯夷、叔齐不念旧恶,怨是用希。”
    《鹖冠子备知》:“伯夷、叔齐能无盗

  • 伯夷

    读音:bó yí

    繁体字:伯夷

    英语:Bo Yi

    意思:
    1.相传为颛顼之师。
    《山海经海内经》:“伯夷父生西岳,西岳生先龙,先龙是始生氐羌,氐羌乞姓。”
    郭璞注:

  • 遗贤

    读音:yí xián

    繁体字:遺賢

    意思:(遗贤,遗贤)

    1.指弃置未用的贤才。
    《书大禹谟》:“野无遗贤,万邦咸宁。”
    唐·张九龄《奉和圣制早发三乡山行》:“遗贤一一皆羁致,犹欲高深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