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咏日华诗》 讵比扶桑枝。

讵比扶桑枝。

意思:难道比扶桑枝条。

出自作者[南北朝]徐陵的《咏日华诗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的标题是《朝晖烂曲池。夕满西陂。复有当昼景。江上铄光仪。时从高浪歇。乍逐细波移。一在雕梁上。讵比扶桑枝》,它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诗。 首先,诗的前两句“朝晖烂曲池。夕满西陂。”描绘了朝晖夕阳洒落在曲池和西陂的美丽景象,给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感觉。这两句诗以生动的视觉描写,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色彩和光影的世界。 接下来的几句“时从高浪歇。乍逐细波移。”描绘了江上的动态景象,江水时而平静,时而涌动,随着细波的移动而变化,给人一种动态的美感。这种动态与静态的对比,使得画面更加丰富和生动。 “一在雕梁上。讵比扶桑枝。”这两句诗将视角转向了雕梁之上,表达了作者对这一特殊视角的赞美,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敬仰之情。最后一句“讵比扶桑枝”更是直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,将其比作扶桑枝,寓意着自然美景超越了人类创造的艺术品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,描绘了朝晖夕阳、江上波涛、雕梁之上等自然景象,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敬仰之情。整首诗语言优美,意象丰富,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朝晖烂曲池。
夕满西陂。
复有当昼景。
江上铄光仪。
时从高浪歇。
乍逐细波移。
一在雕梁上。
讵比扶桑枝。
作者介绍
徐陵(507-583年),字孝穆,东海郡郯县(今山东郯城县)人。南朝著名诗人和文学家,戎昭将军、太子左卫率徐摛之子。

早年即以诗文闻名。八岁能撰文,十二岁通《庄子》、《老子》。长大后,博涉史籍,有口才。梁武帝萧衍时期,任东宫学士,常出入禁闼,为当时宫体诗人,与庾信齐名,并称“徐庾”。入陈后,历任尚书左仆射、中书监等职,继续宫体诗创作,诗文皆以轻靡绮艳见称。

至德元年(583年)去世,时年七十七,赠镇右将军、特进、侍中、左光禄大夫、鼓吹、建昌县侯如故,谥号为章。今存《徐孝穆集》6卷和《玉台新咏》10卷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扶桑

    读音:fú sāng

    繁体字:扶桑

    英语:Chinese hibiscus

    意思:
    1.神话中的树名。
    《山海经海外东经》:“汤谷上有扶桑,十日所浴,在黑齿北。”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