兴遣不为哀屈事,情高尝见和陶篇。
意思:姚兴派遣不为哀委屈,爱情高见过和陶篇。
出自作者[宋]谭景先的《和陈正言谠题尊贤堂二首》
全文赏析
这首诗是用来赞美苏轼在儋耳(今海南儋县)谪居期间的悠然自得和淡泊名利的态度。
首句“孰识东坡第一仙”中,“孰识”表示惊讶和疑惑,“东坡”是苏轼的居所,“第一仙”是对苏轼的赞美,说明苏轼在这个地方的生活就像一位仙人一样,超凡脱俗。
“谪来儋耳久悠然”描述了苏轼被贬到儋耳后的悠然自得,尽管身处逆境,但他能悠然自得,表现出他的坚韧和乐观。
“潜心学易忘忧患”表明苏轼在儋耳潜心研究《易经》,他忘却了世间的忧患,反映出他的超脱和淡泊名利的心态。
“筑屋闲居度岁年”描述了苏轼在儋耳建造房屋,过着闲适的生活,度过了漫长的岁月,进一步表现了他的坚韧和淡泊名利。
“兴遣不为哀屈事”表达了苏轼不为世事哀伤屈服,他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和欢乐。
“情高尝见和陶篇”表明苏轼的高尚情操,他喜欢陶渊明的诗歌,从中汲取灵感,表现出他的高尚品质。
最后,“拜公遗像浑如在,曾与乡人恭敬贤”描绘了苏轼的遗像仍然清晰可见,当地人民对他充满敬意,进一步表现了苏轼在人民心中的地位。
总的来说,这首诗赞美了苏轼在儋耳谪居期间的坚韧、乐观、淡泊名利和高尚品质,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