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情偏在夜,乡思岂唯秋。
意思:旅情偏在夜间,本想难道只有秋季。
出自作者[唐]刘禹锡的《南中书来》
全文赏析
这是一首描绘南方风土人情的诗,表达了作者对南方生活的感受和思乡之情。
首句“君书问风俗,此地接炎州。”描绘了作者写信向南方的人询问风俗民情,表明作者对南方的好奇和探索。这里的“接炎州”暗示了南方炎热的气候和地域特点。
“淫祀多青鬼,居人少白头。”描绘了南方独特的民俗信仰和人口构成。这里的“淫祀”指的是过度祭祀,可能与南方多神灵崇拜有关。而“青鬼”则可能指代南方特有的鬼神信仰,与北方常见的黑白鬼等形象不同。此外,“居人少白头”暗示了南方人普遍早熟,年老时头发多为黑色,与北方人的白发形成鲜明对比。
“旅情偏在夜,乡思岂唯秋。”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南方孤独寂寞的感受,同时也揭示了思乡之情。夜晚是孤独感最强烈的时候,而作者在异乡的旅情和思乡之情交织在一起,使他倍感寂寞。
“每羡朝宗水,门前尽日流。”最后两句以朝宗水(即向东流入大海的水)来比喻作者的归乡之情,表达了他对家乡的向往和思念之情无时无刻不在心头。门前尽日流”的描绘,更加强调了这种思乡之情的强烈和无奈。
整首诗通过对南方风土人情的描绘,展现了作者对南方生活的感受和思乡之情,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的向往和思念之情。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细节描写,使得诗歌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