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发中桥二首》 谁言残剩暑,卓午不相寻。

谁言残剩暑,卓午不相寻。

意思:谁说残剩热,我中午不不断。

出自作者[宋]杨万里的《发中桥二首》

全文赏析

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,它以雨后初晴的景象为题材,通过细腻的描绘,展现出一种清新、明朗、生动的氛围。 首联“新雨丰今岁,初晴屏积阴。”诗人以新雨的滋润形容初晴的景象,表达出一种清新、明朗的感觉。同时,“积阴”一词也暗示了雨后初晴的阴暗气息逐渐消散的过程,为后文描绘雨后景象做了铺垫。 颔联“猛收千疋练,微露一棱金。”诗人用“千疋练”形容雨后的天空,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天空的清澈和明净。而“微露一棱金”则描绘出阳光透过云层,洒在地上的景象,给人一种温暖、明亮的感觉。 颈联“天熨粉青嫩,山描愁黛深。”诗人用“粉青嫩”形容天空的颜色,表达出一种清新、柔和的感觉。而“山描愁黛深”则描绘出雨后山峦的轮廓更加清晰,山色更加浓重的景象,给人一种沉静、深邃的感觉。 尾联“谁言残剩暑,卓午不相寻。”诗人以“残剩暑”形容雨后的天气,表达出一种清爽、宜人的感觉。而“卓午不相寻”则表达出虽然天气炎热,但雨后初晴的清新气息让人感到舒适,不再需要寻找炎热的影子。 整首诗以雨后初晴的景象为题材,通过细腻的描绘,展现出一种清新、明朗、生动的氛围。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,将雨后初晴的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。同时,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赞美之情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新雨丰今岁,初晴屏积阴。
猛收千疋练,微露一棱金。
天熨粉青嫩,山描愁黛深。
谁言残剩暑,卓午不相寻。
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
杨万里(1127年10月29日—1206年6月15日),字廷秀,号诚斋。汉族江右民系,吉州吉水(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)人。南宋大臣,著名文学家、爱国诗人,与陆游、尤袤、范成大并称“南宋四大家”(又作“中兴四大诗人”)。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“诚斋”二字,故学者称其为“诚斋先生”。

绍兴二十四年(1154年),杨万里登进士第,历仕宋高宗、孝宗、光宗、宁宗四朝,曾任知奉新县、国子博士、广东提点刑狱、太子侍读、秘书监等职,官至宝谟阁直学士,封庐陵郡开国侯。开禧二年(1206年),杨万里病逝,年八十。获赠光禄大夫,谥号“文节”。

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,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,被誉为一代诗宗。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、清新自然,富有幽默情趣的“诚斋体”。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,且以此见长。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、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。著有《诚斋集》等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卓午

    引用解释

    正午。 唐 李白 《戏赠杜甫》诗:“ 饭颗山 头逢 杜甫 ,头戴笠子日卓午。” 元 无名氏 《昊天塔》第二折:“今日时当卓午,家中必然有人寄书信来。” 清 龚自珍 《伪鼎行》:“卓午不受日,当夜不受月与星。” 陈毅 《枣园曲》:“先生雅量多风趣,常巾履萧然酣睡,直过卓午。”

    读音:zhuó wǔ

  • 残剩

    读音:cán shèng

    繁体字:殘剩

    意思:
     残存;剩余。
    《收获》1980年第3期:“正像好说话喜欢抿嘴那样,思想认识的深沉总还不能完全遮掩住残剩的孩子气。”
    《南方都市报》2002.3.2:“用残剩

  • 相寻

    读音:xiāng xún

    繁体字:相尋

    意思:(相寻,相寻)

    1.相继;接连不断。
    南朝·梁·江淹《效古》诗之一:“谁谓人道广,忧慨自相寻。”
    《北史源贺传》:“陈将吴明彻寇淮南,歷阳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