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东粤庙》 柘水尚鸣亡国怨,山松曾见受封时。

柘水尚鸣亡国怨,山松曾见受封时。

意思:拓水还叫亡国恨,山松何曾见过受封时。

出自作者[宋]真山民的《东粤庙》

全文赏析

这是一首怀古诗,通过描写一个荒废的祠堂,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和兴衰的感慨。首联“颓阑斜照纲昧丝,陈迹凄凉万古悲”描绘了祠堂破败的景象,通过斜照、颓阑等意象,营造出一种凄凉、衰败的氛围,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。颔联“柘水尚鸣亡国怨,山松曾见受封时”借用“柘水”和“山松”两个意象,表现了历史的沧桑和变迁。颈联“碑因苔蚀无完字,城为田侵失旧基”进一步描写了祠堂的破败,碑文被苔藓侵蚀,城池被农田侵占,昔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。尾联“当日东瓯知几战,如今赢得一荒祠”则通过对比,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感慨。整首诗意境深远,通过对荒废祠堂的描写,寄托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思考,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力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颓阑斜照纲昧丝,陈迹凄凉万古悲。
柘水尚鸣亡国怨,山松曾见受封时。
碑因苔蚀无完字,城为田侵失旧基。
当日东瓯知几战,如今赢得一荒祠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亡国

    引用解释

    1.亡失国家。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 晋献公 之丧, 秦穆公 使人弔公子 重耳 ,且曰:‘寡人闻之,亡国恒於斯,得国恒於斯。’” 孔颖达 疏:“言寡人闻前古以来,失亡其国,恒於此丧祸交代之时;得其国家,亦恒在於此交代之时。”《后汉书·李固传》:“昔 秦皇 亡於 沙丘 , 胡亥 、 赵高 隐而不发,卒害 扶苏 ,以至亡国。” 宋 苏轼 《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