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过巫峡》 一闻神女去,风竹扫空坛。

一闻神女去,风竹扫空坛。

意思:一听到神的女儿离开,风竹扫空坛。

出自作者[唐]李频的《过巫峡》

全文赏析

好的,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: 《拥棹向惊湍,巫峰直上看。削成从水底,耸出在云端。暮雨晴时少,啼猿渴下难。一闻神女去,风竹扫空坛。》这首诗的主题是自然景色。诗人乘船在湍急的河流中前行,目光远眺,看到了高耸入云的巫山。巫山在雨后的晴空下显得更加峻峭,猿猴因为渴求下方的食物而难以降落。诗人通过描绘巫山的形象,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。 首联“拥棹向惊湍,巫峰直上看”,诗人用“拥棹”表达了他在湍急的河流中前行的情况,用“惊湍”形容水流之急,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即将看到的巫山的期待和紧张。而“巫峰直上看”则直接描绘了诗人对巫山的直接观察,展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欣赏。 颔联“削成从水底,耸出在云端”,诗人用“削成”形容巫山的高峻,从水底削成,可见其深度;而“耸出”则表达了巫山在云端之上的形象,表达了其高耸入云的特点。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巫山的形象,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。 颈联“暮雨晴时少,啼猿渴下难”,诗人描绘了巫山雨后的景象,暮雨初晴,猿啼的声音也变得稀少起来,猿猴因为渴求下方的食物而难以降落。这一联通过描绘自然之景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。 尾联“一闻神女去,风竹扫空坛”,诗人用“神女去”表达了对巫山神女的敬畏之情,而“风竹扫空坛”则描绘了巫山之上的风竹景象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巫山神女的敬仰之情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描绘巫山的高峻形象和自然之景,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。同时,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巫山神女的敬仰之情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之情。整首诗语言简练、形象生动,富有诗意和哲理,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之一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拥棹向惊湍,巫峰直上看。
削成从水底,耸出在云端。
暮雨晴时少,啼猿渴下难。
一闻神女去,风竹扫空坛。
作者介绍
李频(818—876),字德新,唐寿昌长汀源(今浙江建德李家镇)人,葬于永乐(今李家),唐代后期诗人。幼读诗书,博览强记,领悟颇多。著有《梨岳集》一卷,附录一卷。

寿昌县令穆君曾游灵栖洞,即景吟诗:“一径入双崖,初疑有几家。行穷人不见,坐久日空斜”。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。时李频从行,续吟:“石上生灵笋,池中落异花。终须结茅屋,到此学餐霞。”穆君大为赞赏。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神女

    读音:shén nǚ

    繁体字:神女

    英语:goddess

    意思:
    1.谓巫山神女。
    《文选宋玉〈高唐赋〉序》:“昔者先王尝游高唐,怠而昼寝,梦见一妇人曰:‘妾,巫山之女也。’”李

  • 竹扫

    读音:zhú sǎo

    繁体字:竹掃

    意思:(竹扫,竹扫)
    台湾民间婚俗,在新娘出嫁时所坐的轿或车前繫以绿竹,称为“竹扫”。
    《文史知识》1990年第4期:“为了辟邪,轿(车)后绑了一只画上八卦的朱筛,轿前则有一支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