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四民诗其一·士》 黜陟金鉴下,昭昭媸与妍。

黜陟金鉴下,昭昭媸与妍。

意思:升降金鉴下,明白丑与美。

出自作者[宋]范仲淹的《四民诗其一·士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以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邃的哲理思考,表达了对道德、仁义、忠孝、美禄等价值观的坚守,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。 首段至第三段,诗人在赞美古代帝王以德为先,推崇仁义之道,名由忠孝全,美禄报尔功,好爵縻尔贤。这些价值观在诗人看来是社会的基础,也是人们应该坚守的道德准则。第四段至第十段,诗人对现实社会进行了批判,指出道日以疏,善恶何茫然,学者忽其本,仕者浮于职,节义为空言,功名思苟得。社会风气日渐败坏,人们追求功利,忽视道德,导致社会缺乏鼓励和激励,赏罚几乎息。 然而,诗人并没有因此而绝望,他看到了阴阳有变化,祸福有倚伏,循环亦无极,认为祸福相生相克,阴阳互生,这是自然的规律。最后诗人指出前圣不敢言,小人尔能臆,天道入指掌,神心出胸臆,认为天道不可测,祸福无极,人们应该以敬畏之心对待自然规律。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,哲理深刻,表达了诗人对道德、社会、自然的深刻思考和敬畏之心。同时,也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反思,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前王诏多士,咸以德为先。
道從仁义广,名由忠孝全。
美禄报尔功,好爵縻尔贤。
黜陟金鉴下,昭昭媸与妍。
此道日以疏,善恶何茫然。
君子不斥怨,归诸命与天。
术者乘其隙,异端千万惑。
天道入指掌,神心出胸臆。
听幽不听明,言命不言德。
学者忽其本,仕者浮于职。
节义为空言,功名思苟得。
天下无所劝,赏罚几乎息。
阴阳有变化,其神固不测。
祸福有倚伏,循环亦无极。
前圣不敢言,小人尔能臆。
裨灶方激扬,孔子甘寂默。

作者介绍 范仲淹简介
范仲淹(989年8月29日-1052年5月20日),字希文,汉族。苏州吴县人。北宋杰出的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文学家。

范仲淹幼年丧父,母亲改嫁长山朱氏,遂更名朱说。大中祥符八年(1015年),范仲淹苦读及第,授广德军司理参军,迎母归养,改回本名。后历任兴化县令、秘阁校理、陈州通判、苏州知州等职,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。康定元年(1040年),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,采取“屯田久守”方针,巩固西北边防。庆历三年(1043年),出任参知政事,发起“庆历新政”。不久后,新政受挫,范仲淹被贬出京,历知邠州、邓州、杭州、青州。皇祐四年(1052年),改知颍州,范仲淹扶疾上任,于途中逝世,年六十四。追赠兵部尚书、楚国公,谥号“文正”,世称范文正公。

范仲淹政绩卓著,文学成就突出。他倡导的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,对后世影响深远。有《范文正公文集》传世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金鉴

    读音:jīn jiàn

    繁体字:金鑒

    意思:(参见金鑑,金鉴)

    解释:1.见\"金鉴\"。

    造句:

  • 昭昭

    读音:zhāo zhāo

    繁体字:昭昭

    英语:clear; obvious; evident

    意思:
    1.明亮。
    《楚辞九歌云中君》:“灵连蜷兮既留,烂昭昭兮未央。”

  • 黜陟

    读音:chù zhì

    繁体字:黜陟

    英语:demote and promote

    意思:指人才的进退,官吏的升降。
    《书周官》:“诸侯各朝于方岳,大明黜陟。”
    《后汉书韦义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