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赠张徐州莫辞酒》 春雷三月不作响,战士岂得来还家。

春雷三月不作响,战士岂得来还家。

意思:春雷三月不响,战士们怎么能够回到家。

出自作者[唐]韩愈的《赠张徐州莫辞酒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以酒会难逢为题,以军中旗上的大红与女工机上的素色为喻,抒发了对战争的厌恶和不能从军杀人的苦闷。 首句“莫辞酒,此会固难同”直接点明主题,诗人劝大家不要因为酒少就不喝,因为今日的相聚是多么难得。诗人借酒来缓解这种紧张的气氛,试图以酒来化解心中的苦闷。 “请看女工机上帛,半作军人旗上红”一句,诗人以女工的丝织品比喻士兵的荣誉,强调了士兵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。同时,这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性,因为丝帛是用来制作衣服、旗帜等物品的,而现在却用来制作军旗。 “莫辞酒,谁为君王之爪牙?”诗人再次劝大家不要因为酒少就不喝,因为君王的爪牙也需要他们的支持。这里诗人用比喻的方式,表达了对忠诚于君王的士兵的赞美,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争的无奈和苦闷。 “春雷三月不作响,战士岂得来还家。”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深忧虑。诗人用春雷比喻士兵,用不响比喻士兵在战争中的牺牲和无奈。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酒会难逢、军旗红、春雷不响等意象,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不能从军杀人的苦闷。诗中既有对士兵的赞美,也有对战争的无奈和忧虑,是一首情感深沉、寓意深刻的诗篇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莫辞酒,此会固难同。
请看女工机上帛,半作军人旗上红。
莫辞酒,谁为君王之爪牙?
春雷三月不作响,战士岂得来还家。
作者介绍 韩愈简介
韩愈(768年—824年12月25日),字退之。河南河阳(今河南省孟州市)人。自称“郡望昌黎”,世称“韩昌黎”、“昌黎先生”。唐代杰出的文学家、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政治家。

贞元八年(792年),韩愈登进士第,两任节度推官,累官监察御史。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,历都官员外郎、史馆修撰、中书舍人等职。元和十二年(817年),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,参与讨平“淮西之乱”。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。晚年官至吏部侍郎,人称“韩吏部”。长庆四年(824年),韩愈病逝,年五十七,追赠礼部尚书,谥号“文”,故称“韩文公”。元丰元年(1078年),追封昌黎伯,并从祀孔庙。

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,被后人尊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首,与柳宗元并称“韩柳”,有“文章巨公”和“百代文宗”之名。后人将其与柳宗元、欧阳修和苏轼合称“千古文章四大家”。他提出的“文道合一”、“气盛言宜”、“务去陈言”、“文从字顺”等散文的写作理论,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。著有《韩昌黎集》等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春雷

    读音:chūn léi

    繁体字:春雷

    短语:风雷

    英语:spring thunder

    意思:
    1.春天的雷。
    《汉书叙传下》:“上天下泽,春雷奋作。”<

  • 还家

    读音:huán jiā

    繁体字:還家

    意思:(还家,还家)

    1.回家。
    《后汉书臧洪传》:“中平末,弃官还家,太守张超请为功曹。”
    唐·韩愈《送进士刘师服东归》诗:“还家虽阙短,指日亲

  • 作响

    读音:zuò xiǎng

    繁体字:作響

    意思:(作响,作响)
    发出声响。
    许地山《缀网劳蛛》:“只是不时来些微风,把满园底花影移动得不歇地作响。”杜鹏程《铁路工地上的深夜》:“眉毛抖动了几下,全身骨节都在作响。”

  • 三月

    读音:sān yuè

    繁体字:三月

    造句:

  • 不作

    读音:bù zuò

    繁体字:不作

    意思:I

    1.不兴起;不兴盛。
    《礼记乐记》:“暴民不作,诸侯宾服。”
    孔颖达疏:“不作,谓不动作也。”
    《孟子滕文公下》:“圣

  • 得来

    读音:de lái

    繁体字:得來

    意思:(得来,得来)
    I
    觅得,求得。
    《公羊传隐公五年》“公曷为远而观鱼,登来之也”汉·何休注:“登读言得来。得来之者,齐人语也,齐人名求得为得来;作登来者,其言大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