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东皋十首》 登登策策不须呼,时动圆荷触短蒲。

登登策策不须呼,时动圆荷触短蒲。

意思:登上策策不需要呼叫,当时动圆荷触矮蒲。

出自作者[宋]晁补之的《东皋十首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自然、宁静、超脱的生活状态,通过描写环境中的细节,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态度。 首句“登登策策不须呼”描绘了环境中的安静,即使是细微的声音,如登策之声,也不需要大声呼唤,这样的描述形成了宁静、和谐的氛围。 次句“时动圆荷触短蒲”,通过“圆荷”与“短蒲”的接触,生动地表现了自然的动态美,也展示了作者对于自然细微变化的敏锐捕捉。 末两句“五步濠梁亦堪乐,相忘何必是江湖”则表达了作者的生活态度。濠梁虽只有五步之宽,却也能让人感到快乐,表现出作者知足常乐、随遇而安的精神风貌。而“相忘何必是江湖”更是进一步表现了作者超脱世俗,向往自然,寻求心灵自由的境界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内蕴,展现了自然的静谧与动态之美,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态度,使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脱、自由的心灵状态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登登策策不须呼,时动圆荷触短蒲。
五步濠梁亦堪乐,相忘何必是江湖。
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
晁补之(公元1053年—公元1110年),字无咎,号归来子,汉族,济州巨野(今属山东巨野县)人,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。为“苏门四学士”(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、秦观、张耒)之一。曾任吏部员外郎、礼部郎中。工书画,能诗词,善属文。与张耒并称“晁张”。其散文语言凝练、流畅,风格近柳宗元。诗学陶渊明。其词格调豪爽,语言清秀晓畅,近苏轼。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。著有《鸡肋集》、《晁氏琴趣外篇》等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登登

    读音:dēng dēng

    繁体字:登登

    英语:Deng Deng

    意思:
    1.象声词。指敲击声。
    《诗大雅绵》:“度之薨薨,筑之登登。”
    唐·刘禹锡《许州文宣王新

  • 不须

    读音:bù xū

    繁体字:不須

    意思:(不须,不须)
    不用;不必。
    《后汉书逸民传周党》:“臣闻尧不须许由、巢父,而建号天下;周不待伯夷、叔齐,而王道以成。”
    唐·张志和《渔父歌》:“青篛笠,绿

  • 策策

    读音:cè cè

    繁体字:策策

    意思:
    1.象声词。
    唐·韩愈《秋怀诗》之一:“窗前两好树,众叶光薿薿,秋风一披拂,策策鸣不已。”
    宋·张孝祥《满江红思归寄柳州》词:“策策西风双鬓底,晖晖斜日朱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