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思远寄师厚》 度雁朝夕闻,尺书寄亦难。

度雁朝夕闻,尺书寄亦难。

意思:度雁早晚听说,尺书寄也难。

出自作者[宋]梅尧臣的《思远寄师厚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马蹄践霜雪,不畏道路寒》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,它以游子在寒冬中骑马出行的情景为切入点,通过描绘游子与慈母的牵挂,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。 首先,诗中描绘了马蹄践踏霜雪的场景,表现出冬天的寒冷和路途的艰辛,但马儿毫不畏惧,这正象征着游子坚韧不屈的精神。接着,诗人又描绘了游子穿着厚重的衣裳,暗示了他在外的生活并不容易,而慈母对他的牵挂也跃然纸上。 “悬心几千里,冉冉岁已残”这两句诗表达了慈母对游子的深深思念,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种思念越来越强烈。同时,“冉冉岁已残”也暗示了游子回家的时间遥遥无期。 “大河今渐涸,远目常不乾。”这里诗人用大河渐干、目常不干的情景,表达了游子内心的孤独和寂寥。 “度雁朝夕闻,尺书寄亦难。”这里用度雁来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,而即使寄信也难以表达内心的全部情感,进一步加深了思乡之情。 最后,“愿同车轮复,勿比弦上丸。”这两句诗表达了游子对回家的渴望,他希望自己能像车轮一样一圈又一圈地回到故乡,而不是像弦上的弹丸一样,只能在空中划过而无法落地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,展现了游子思乡之情的深沉和无奈。它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篇,值得我们细细品味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马蹄践霜雪,不畏道路寒。
游子重衣裘,慈母悬心肝。
悬心几千里,冉冉岁已残。
大河今渐涸,远目常不乾。
度雁朝夕闻,尺书寄亦难。
愿同车轮复,勿比弦上丸。
作者介绍
梅尧臣(1002年5月31日—1060年5月27日),字圣俞,世称宛陵先生,汉族,宣州宣城(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)人。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,给事中梅询从子。

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,历镇安军节度判官。于皇祐三年(1051年)始得宋仁宗召试,赐同进士出身,为太常博士。以欧阳修荐,为国子监直讲,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,故世称“梅直讲”、“梅都官”。嘉祐五年(1060年),梅尧臣去世,年五十九。

梅尧臣少即能诗,与苏舜钦齐名,时号“苏梅”,又与欧阳修并称“欧梅”。为诗主张写实,反对西昆体,所作力求平淡、含蓄,被誉为宋诗的“开山祖师”。曾参与编撰《新唐书》,并为《孙子兵法》作注。另有《宛陵先生集》及《毛诗小传》等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朝夕

    读音:zhāo xī

    繁体字:朝夕

    英语:a very short time

    意思:I

    1.早晨和晚上。
    《国语晋语八》:“朝夕不相及,谁能俟五。”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