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园官送菜》 畦丁负笼至,感动百虑端。

畦丁负笼至,感动百虑端。

意思:在丁背笼到,感动百虑端。

出自作者[唐]杜甫的《园官送菜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,描绘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观察和感受,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愤慨和不满。 首段中,作者描述了清晨的田园景象,表达了对地主的感激之情。接着,他通过描述苦苣、马齿等蔬菜的生长情况,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环境的关注。同时,他也暗示了社会现实的不公,如园吏的不公、战乱的破坏等。 中段中,作者对园吏的不满和世事的批判进一步加深。他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,将苦苣等蔬菜比作被践踏的蕙草,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愤慨和不满。同时,他也表达了对小人阻塞道路、为态喧喧的愤慨,对社会风气的不满。 最后一段中,作者通过对比丝麻与苦苣等蔬菜的命运,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感慨。他认为,即使是微小的植物,也难以逃脱被践踏的命运。他呼吁志士采紫芝、避戎轩,表达了对社会公正和和平的向往。同时,他也表达了对畦丁的同情和对他们所受苦难的感慨。 整首诗以田园生活为背景,通过对田园景象的描绘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,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社会的热爱和对社会公正和平的向往。诗中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和不满,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清晨蒙菜把,常荷地主恩。
守者愆实数,略有其名存。
苦苣刺如针,马齿叶亦繁。
青青嘉蔬色,埋没在中园。
园吏未足怪,世事固堪论。
呜呼战伐久,荆棘暗长原。
乃知苦苣辈,倾夺蕙草根。
小人塞道路,为态何喧喧。
又如马齿盛,气拥葵荏昏。
点染不易虞,丝麻杂罗纨。
一经器物内,永挂粗刺痕。
志士采紫芝,放歌避戎轩。
畦丁负笼至,感动百虑端。
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
杜甫(712年—770年),字子美,汉族,本襄阳人,后徙河南巩县。自号少陵野老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。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,杜甫也常被称为“老杜”。

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,被后人称为“诗圣”,他的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后世称其杜拾遗、杜工部,也称他杜少陵、杜草堂。

杜甫创作了《春望》《北征》《三吏》《三别》等名作。乾元二年(759年)杜甫弃官入川,虽然躲避了战乱,生活相对安定,但仍然心系苍生,胸怀国事。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,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,从其名作《饮中八仙歌》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。

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,他有“致君尧舜上,再使风俗淳”的宏伟抱负。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,但后来声名远播,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,大多集于《杜工部集》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感动

    读音:gǎn dòng

    繁体字:感動

    短语:触 感 感触

    英语:moving

    意思:(感动,感动)
    I

    1.触动。
    《荀子乐论》

  • 畦丁

    读音:qí dīng

    繁体字:畦丁

    意思:
    1.园丁。
    唐·杜甫《驱竖子摘苍耳》诗:“畦丁告劳苦,无以供朝夕。”
    宋·杨万里《五月三日早起步东园示幼舆子》诗之二:“筠箕苕帚两无踪,窃果畦丁职不供。

  • 至感

    引用解释

    1.极诚挚的情感。《南史·梁纪上·武帝》:“公永言惟孝,至感通神。”《宋史·乐志十》:“至感祥开,洪辉物覩。”

    2.书信及公文中常语。极感激。如:是所至感。

    读音:zhì gǎn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