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蒙才孺伯惠诗颇及参问》 海裹泥牛端解笑,庵前石镜不须磨。

海裹泥牛端解笑,庵前石镜不须磨。

意思:海包泥牛端解笑,庵前石镜不须磨。

出自作者[宋]葛立方的《蒙才孺伯惠诗颇及参问》

全文赏析

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,它描绘了一种宁静、平和的精神状态,以及对于佛教信仰的深深敬仰。 首句“鹤氅蒲团养粹和”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环境,即穿着鹤氅(一种宽大的长袍)和蒲团(一种垫子)的生活状态,表现出一种与世无争、与自然合一的平和心境。 “冥心十地六波罗”中的“冥心”指的是深入内心,寻求内心的平静和智慧,“十地”和“六波罗蜜”都是佛教的术语,象征着修行的高深境界,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精神追求。 “宦情微似庵摩勒”一句中,“宦情”指的是对官场的留恋或对权力的欲望,“微”则表示这种欲望之淡薄,与“庵摩勒”相比微不足道。这反映出诗人已经看破了红尘,对世俗的欲望已经淡薄如庵摩勒果。 “佛行高於窣堵波”中的“佛行”指的是佛教的行为和修行,“窣堵波”是佛塔,诗人以此表达对佛教行为的崇高敬意。 接下来的两句“海裹泥牛端解笑,庵前石镜不须磨。”分别以海裹泥牛和庵前石镜为喻,描绘了超脱尘世的境界和内心的明镜台,表现出诗人对于生活的超然态度。 最后两句“拟询一句合头语,只恐新罗鹞子过。”诗人似乎在寻找与自己心境相合的佛理,但又害怕自己的修行还不足以应对新罗鹞子的挑战。这里新罗鹞子可能象征着诗人的世俗欲望或者挑战,也暗示着诗人的内心仍有挣扎和困惑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、追求内心平静和智慧的精神状态,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的深深敬仰和对于自身修行的反思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鹤氅蒲团养粹和,冥心十地六波罗。
宦情微似庵摩勒,佛行高於窣堵波。
海裹泥牛端解笑,庵前石镜不须磨。
拟询一句合头语,只恐新罗鹞子过。
作者介绍
葛立方(?~1164),南宋诗论家、词人。字常之,自号懒真子。丹阳(今属江苏)人,后定居湖州吴兴(今浙江湖州)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不须

    读音:bù xū

    繁体字:不須

    意思:(不须,不须)
    不用;不必。
    《后汉书逸民传周党》:“臣闻尧不须许由、巢父,而建号天下;周不待伯夷、叔齐,而王道以成。”
    唐·张志和《渔父歌》:“青篛笠,绿

  • 泥牛

    读音:ní niú

    繁体字:泥牛

    意思:
    1.即土牛。古人风俗于立春时以泥土制牛,用此象徵春耕开始,劝农耕种。
    唐·张说《喜雨赋》:“越人以泥牛待沃,胡士卖土龙求费。”

    2.泛指用泥塑制的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