鹤氅蒲团养粹和,冥心十地六波罗。 宦情微似庵摩勒,佛行高於窣堵波。 海裹泥牛端解笑,庵前石镜不须磨。 拟询一句合头语,只恐新罗鹞子过。 |
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,它描绘了一种宁静、平和的精神状态,以及对于佛教信仰的深深敬仰。 首句“鹤氅蒲团养粹和”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环境,即穿着鹤氅(一种宽大的长袍)和蒲团(一种垫子)的生活状态,表现出一种与世无争、与自然合一的平和心境。 “冥心十地六波罗”中的“冥心”指的是深入内心,寻求内心的平静和智慧,“十地”和“六波罗蜜”都是佛教的术语,象征着修行的高深境界,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精神追求。 “宦情微似庵摩勒”一句中,“宦情”指的是对官场的留恋或对权力的欲望,“微”则表示这种欲望之淡薄,与“庵摩勒”相比微不足道。这反映出诗人已经看破了红尘,对世俗的欲望已经淡薄如庵摩勒果。 “佛行高於窣堵波”中的“佛行”指的是佛教的行为和修行,“窣堵波”是佛塔,诗人以此表达对佛教行为的崇高敬意。 接下来的两句“海裹泥牛端解笑,庵前石镜不须磨。”分别以海裹泥牛和庵前石镜为喻,描绘了超脱尘世的境界和内心的明镜台,表现出诗人对于生活的超然态度。 最后两句“拟询一句合头语,只恐新罗鹞子过。”诗人似乎在寻找与自己心境相合的佛理,但又害怕自己的修行还不足以应对新罗鹞子的挑战。这里新罗鹞子可能象征着诗人的世俗欲望或者挑战,也暗示着诗人的内心仍有挣扎和困惑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、追求内心平静和智慧的精神状态,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的深深敬仰和对于自身修行的反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