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送聂之美摄尉韦城》 并日屡承檄,无时不里粮。

并日屡承檄,无时不里粮。

意思:同时每天多次接到檄文,无时不里粮食。

出自作者[宋]司马光的《送聂之美摄尉韦城》

全文赏析

这是一首描述诗人漂泊、困苦、忙碌生活的诗。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,展现了他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。 首联“徒劳已足倦,漂泊益恓惶。”,表达了诗人漂泊无依,生活困苦的无奈和疲惫。这种生活状态让他感到十分沮丧和惶恐。 颔联“短剑无三尺,征衣共一囊。”,通过具体的物象,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落魄形象。他没有锋利的宝剑,行李也只有一个包裹,显示出他的贫困和无助。 颈联“折腰从事马,赞谒使君堂。”,描绘了诗人不得不屈从于权贵,为他们服务的窘境。他的才华被埋没,只能做一些卑微的工作。 接下来的几联,诗人通过一系列的意象,描绘了他在工作中的忙碌和辛苦。“并日屡承檄,无时不里粮。”,他每天都要接收许多的公文,时刻都要筹备粮食。“官曹大儿戏,弓槊小军行。”,他在官场中如同儿戏,只能做一些小事,而他的才华却被忽视。 “村墟旅颜黑,风日故衫黄。”,诗人在外漂泊,风吹日晒,使他的面色黝黑,衣衫泛黄。这些联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的困苦和无奈。 尾联“唯忧课书殿,岂慕芦飞章。”,诗人表达了他只担心无法完成工作任务,而不羡慕那些飞黄腾达的人。这反映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。 整首诗充满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疲惫,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,展现了他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徒劳已足倦,漂泊益恓惶。
短剑无三尺,征衣共一囊。
折腰从事马,赞谒使君堂。
并日屡承檄,无时不里粮。
官曹大儿戏,弓槊小军行。
破柱翻偷窟,倾林索盗囊。
村墟旅颜黑,风日故衫黄。
暝宿投烟舍,朝餐荫道桑。
唯忧课书殿,岂慕芦飞章。
志气空磅礴,才华浪激昂。
镌鑱圭始莹,磨拂鉴尤光。
衣褐仍缠绔,无羞俗吏装。
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
司马光(1019年11月17日-1086年10月11日),字君实,号迂叟。汉族。陕州夏县(今山西夏县)涑水乡人,世称涑水先生。北宋政治家、史学家、文学家。

宋仁宗宝元元年(1038年),司马光登进士第,累进龙图阁直学士。宋神宗时,因反对王安石变法,离开朝廷十五年,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《资治通鉴》。历仕仁宗、英宗、神宗、哲宗四朝,卒赠太师、温国公,谥文正,为人温良谦恭、刚正不阿;做事用功刻苦、勤奋。以“日力不足,继之以夜”自诩,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,历来受人景仰。

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,主要《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》、《稽古录》、《涑水记闻》、《潜虚》等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无时

    读音:wú shí

    繁体字:無時

    意思:(无时,无时)

    1.不定时,随时。
    《仪礼既夕礼》:“哭昼夜无时。”
    郑玄注:“哀至则哭,非必朝夕。”
    唐·杜甫《三川观水涨二十韵

  • 并日

    读音:bìng rì

    繁体字:並日

    英语:the same day

    意思:(并日,并日)

    1.谓两日并一日。犹言兼程。
    三国·魏·曹植《归思赋》:“信乐土之足慕,忽并日之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