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看僧披剃》 冠巾何不可,只要断尘劳。

冠巾何不可,只要断尘劳。

意思:为什么不可以戴头巾,只要切断尘劳。

出自作者[宋]李昴英的《看僧披剃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尔教言无相,谁教蜕发毛》是一首对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和感悟的诗。它表达了作者对禅宗教义的无尽敬仰和对禅宗修行者的崇高敬意。 首先,诗中提到了“尔教言无相”,这是禅宗的一个重要教义,即修行者应该追求内心的觉悟,而不是外在的形式和表象。这种无相的修行方式,强调的是内在的体验和领悟,而不是表面的形式和行为。 其次,“谁教蜕发毛”表达了作者对禅宗修行者的敬仰之情。蜕发毛是禅宗修行者的一种象征,代表着他们已经超越了世俗的束缚,达到了超脱的境界。在这里,作者用“谁教”来表达对禅宗修行者的敬意和赞美,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禅宗修行的向往和追求。 接下来,“虚名犹度牒,多事更方袍”这两句诗是对禅宗修行者的生活方式的描绘。度牒是佛教中用来证明僧人身份的文件,这里用来比喻虚名,表示这些虚名就像僧人的身份证明一样,只是外在的东西,不是真正的修行成果。多事更方袍则表达了禅宗修行者对世俗事务的超脱态度,他们不会被世俗事务所困扰,而是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对待它们。 最后,“冠巾何不可,只要断尘劳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禅宗修行的理解。冠巾是指禅宗中新剃度的弟子要接受师父的正式剃度仪式,表示他们已经开始了修行之路。作者认为接受冠巾是必要的,但更重要的是要断绝尘劳,即摆脱世俗的困扰和束缚,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。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和感悟,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禅宗修行的向往和追求。通过这首诗,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禅宗的敬仰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尔教言无相,谁教蜕发毛。
虚名犹度牒,多事更方袍。
父认师传的,年推戒腊高。
冠巾何不可,只要断尘劳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只要

    读音:zhǐ yào

    繁体字:衹要

    短语:假使 要是 要 如 万一 如若 一经 一旦 若 使 假设 苟 假若 假定 比方 假如 如果 设 倘若 而 倘

    英语:if only

  • 不可

    读音:bù kě

    繁体字:不可

    英语:cannot

    意思:
    1.不可以;不可能。
    《公羊传文公九年》:“缘民臣之心,不可一日无君;缘终始之义,一年不二君。”
    三国·

  • 冠巾

    读音:guàn jīn

    繁体字:冠巾

    意思:I

    1.冠和巾。古代用以区别士和庶人。
    《释名释首饰》:“二十成人,士冠,庶人巾。”亦泛指头巾。
    唐·韩愈《送僧澄观》诗:“向风长叹不可

  • 何不

    读音:hé bù

    繁体字:何不

    英语:why not

    意思:犹言为什么不。表示反问。
    《诗唐风山有枢》:“子有酒食,何不日鼓瑟?且以喜乐,且以永日。”
    《孟子尽心上》:“

  • 尘劳

    引用解释

    1.佛教徒谓世俗事务的烦恼。《无量寿经》卷上:“散诸尘劳,坏诸欲堑。” 南朝 梁 萧统 《同泰僧正讲》诗:“何因动飞轡,暂使尘劳轻。” 明 李贽 《复陶石篑书》:“此观世音菩萨与我此地,赏我此等人,故我得断此尘劳,为今日安乐自在汉耳。” 清 龚自珍 《发大心文》:“有境相应行心,有非境不相应行心;若广分别言,则有八万四千尘劳,皆起一心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