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十月十三日泊舟白沙江口》 篙人持更柝,相语闻并船。

篙人持更柝,相语闻并船。

意思:篙人持更拓展,相消息并船。

出自作者[宋]黄庭坚的《十月十三日泊舟白沙江口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岸江倚帆樯,已专北风权》是一首描绘江岸景象,表达人生哲理的诗。它以江岸为背景,通过描绘帆樯、飞霜、绿水、黄芦等自然景象,以及篙人持更柝、相语闻并船等生活场景,展现了江岸的壮美与生活的艰辛。同时,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对险艰自得力、细故可弃捐等人生哲理的思考,以及对平生濯缨心、鸥鸟共忘年等美好生活的向往。 首联“岸江倚帆樯,已专北风权”描绘了江岸的景象,表达了诗人对江岸的赞美之情。帆樯是江岸上常见的景象,而北风则是江岸上常见的风向,诗人通过“已专北风权”表达了对江岸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。 颔联“飞霜挟月下,百笮直如弦”则通过描绘飞霜、百笮等景象,表达了江岸生活的艰辛。飞霜象征着寒冷,月下则暗示了夜晚的寂静,而百笮则是指江岸上众多的船只和桥梁,直如弦则表达了江岸的壮美。 颈联“绿水去清夜,黄芦摇白烟”则描绘了江岸夜晚的景象,绿水、清夜、黄芦、白烟等景象相互映衬,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。 尾联“风吹落尘网,岁星奔回旋”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。尘网象征着束缚和困扰,风吹则象征着自由和解放,落尘网则表达了诗人对摆脱束缚的渴望。岁星奔回旋则表达了时光匆匆、人生短暂的感慨。 整首诗通过对江岸景象和生活场景的描绘,展现了诗人对险艰自得力、细故可弃捐等人生哲理的思考,以及对平生濯缨心、鸥鸟共忘年等美好生活的向往。诗人通过对自然和生活的描绘,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,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岸江倚帆樯,已专北风权。
飞霜挟月下,百笮直如弦。
绿水去清夜,黄芦摇白烟。
篙人持更柝,相语闻并船。
平生濯缨心,鸥鸟共忘年。
风吹落尘网,岁星奔回旋。
险艰自得力,细故可弃捐。
至今梦汹汹,呼禹济广川。
作者介绍 黄庭坚简介
黄庭坚(1045.8.9-1105.5.24),字鲁直,号山谷道人,晚号涪翁,洪州分宁(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)人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,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,与杜甫、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“一祖三宗”(黄庭坚为其中一宗)之称。与张耒、晁补之、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,合称为“苏门四学士”。生前与苏轼齐名,世称“苏黄”。

著有《山谷词》,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,为“宋四家”之一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篙人

    读音:gāo rén

    繁体字:篙人

    意思:撑船的人。
    《新唐书杜亚传》:“使篙人衣油綵衣,没水不濡。”
    宋·文天祥《发高邮》诗:“篙人为我言,此水通淮头。”

    详细释义:

  • 持更

    读音:chí gēng

    繁体字:持更

    意思:值更守夜。
    《晋书刘弘传》:“弘尝夜起,闻城上持更者叹声甚苦,遂唿省之。”
    《新唐书百官志四上》:“捉铺持更者,晨夜有行人必问,不应则弹弓而向之,复不应则旁射

  • 并船

    读音:bìng chuán

    繁体字:並船

    意思:(并船,并船)

    1.两船并合。
    《墨子备水》:“并船以为十临,临三十人,人擅弩。”
    岑仲勉注:“并船,即合两船也,两船为一临。”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