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拜丰陵》 身逐陵官齐再拜,手持木铎叩三声。

身逐陵官齐再拜,手持木铎叩三声。

意思:身体驱逐陵官齐两次,手拿着木铎敲三声。

出自作者[唐]张籍的《拜丰陵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是描绘一种特殊的场景,即在新年的第一天,园寝的公卿们在此工作,他们在此是为了维护和照看陵墓,这是他们作为官员的职责之一。 首句“岁朝园寝遣公卿,学省班中亦摄行”,描绘了公卿们在园寝工作的场景,他们在此并非是为了娱乐或休息,而是履行他们的职责。接下来的句子,“身逐陵官齐再拜,手持木铎叩三声”,进一步描绘了他们的敬畏和专注,他们按照陵官的指示,恭敬地行礼,并手持木铎,敲响三次,唤起人们的注意。 “寒更报点来山殿,晓炬分行照柏城”,这两句描绘了夜晚和早晨的场景。夜晚,更夫的梆子声在陵墓的殿堂中回荡,早晨,火炬分列在柏树城中,为陵墓提供了照明。这种描绘充满了神秘和庄重的气氛。 “却下龙门看渐远,金峰高处日微明”,最后两句描绘了工作的结束和日出的景象。公卿们从陵墓的工作地点“龙门”看去,陵墓渐行渐远,最后消失在视线中,而金峰的高处则逐渐显现出微明的日光。这给人一种结束和开始的对比感,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描绘,展示了公卿们在园寝工作的场景,充满了敬畏、庄重和神秘的气氛。同时,它也以日出的景象为结束,给人一种希望和新的开始的感觉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岁朝园寝遣公卿,学省班中亦摄行。
身逐陵官齐再拜,手持木铎叩三声。
寒更报点来山殿,晓炬分行照柏城。
却下龙门看渐远,金峰高处日微明。
作者介绍 苏辙简介
张籍(约766年—约830年),字文昌,唐代诗人,和州乌江(今安徽和县乌江镇)人。汉族,先世移居和州,遂为和州乌江(今安徽和县乌江镇)人。世称“张水部”、“张司业”。张籍为韩门大弟子,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,并称“张王乐府”。代表作有《秋思》、《节妇吟》、《野老歌》等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木铎

    读音:mù duó

    繁体字:木鐸

    英语:a bell with a wooden clapper

    意思:(木铎,木铎)

    1.以木为舌的大铃,铜质。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,巡行振鸣以引起众人

  • 三声

    读音:sān shēng

    繁体字:三聲

    意思:(三声,三声)
    旧指军中用以传令的金鼓、笳、铎之声。
    银雀山·汉墓竹简《孙膑兵法十阵》:“三声既全,五彩必具,辨吾号声,知五旗。”

  • 再拜

    读音:zài bài

    繁体字:再拜

    英语:Yours to command

    意思:
    1.拜了又拜,表示恭敬。古代的一种礼节。
    《论语乡党》:“问人于他邦,再拜而送之。”

  • 陵官

    读音:líng guān

    繁体字:陵官

    意思:宿卫皇陵的官吏。
    清·顾炎武《孝陵图序》:“当先朝时,又为禁地,非陵官不得入焉,其官于陵者,非中贵则武弁,又不能通谙国制;以故其传鲜矣。”

    解释

  • 拜手

    读音:bài shǒu

    繁体字:拜手

    意思:亦称“拜首”。
    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。跪后两手相拱,俯头至手。
    《书太甲中》:“伊尹拜手稽首。”
    孔传:“拜手,首至手。”
    《汉书郊祀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