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是坟者,谁取谁干。
意思:无论是古代的人,谁把谁干。
出自作者[宋]苏轼的《息壤诗》
全文赏析
这是一首古代祭祀的诗,主要内容是歌颂神明,祈求风调雨顺,同时表达了对帝王的敬畏。整首诗充满了神秘和庄重的气氛。
诗的开头,“帝息此壤,以藩幽台。有神司之,随取而培。”描述了帝王在此地设立祭坛,有神明在此管理,随时取土培育。这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神明的敬畏和依赖,同时也体现了帝王对祭祀活动的重视。
接下来的部分,“帝敕下民,无敢或开。惟帝不言,以雷以雨。”描绘了帝王命令百姓不敢随意开垦祭坛周围的土地,而神明则以雷霆和雨水来显示其力量。这些描述增强了诗歌的神秘色彩,同时也突显了帝王和神明的威严。
“惟民知之,幸帝之怒。帝茫不知,谁敢以告。”这部分表达了百姓对帝王怒气的恐惧,同时也不敢告诉帝王他们的忧虑。这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人们对权威的畏惧。
“帝怒不常,下土是震。使民前知,是役於民。无是坟者,谁取谁干。”在这里,诗人描述了帝王愤怒的无常,使得土地震动,如果百姓能提前知道帝王的愤怒,就可以避免受到劳役。这部分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同情。
最后,“惟其的之,是以射之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,只有明确了目标,才能射击它。这既是对祭祀活动的描绘,也是对生活的哲理思考。
整首诗以其独特的韵律和庄重的气氛,展示了古代祭祀的场景,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神明和帝王的敬畏,以及对生活的深深思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