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示两儿》 舍善亦何乐,至死有余悲。

舍善亦何乐,至死有余悲。

意思:不好也有什么快乐,到死有多悲伤。

出自作者[宋]张九成的《示两儿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余性便静素,於世寡所谐。惟余黄卷里,聊与古人偕。》是一首表达诗人对静谧生活的向往,对世俗生活的无奈和悲观的诗。 首段“余性便静素,於世寡所谐。”诗人表达了自己性格偏爱安静、朴素的生活,对喧嚣的世俗生活感到格格不入。“惟余黄卷里,聊与古人偕。”诗人表示只有在研读古籍、阅读古人的书籍中,才能找到心灵的慰藉,与古人相伴。 中段“古人不可期,古人尚可窥。”诗人意识到,虽然不能期待真正的古人,但可以通过阅读古人的书籍来窥视他们的思想、智慧和精神。 “当其会意时,悠然忘渴饥。”在这里,诗人表达了在阅读古籍时,能够与古人产生共鸣,忘却世俗的饥渴。 接下来,“可怜朝市人,大与古相违。”诗人对世俗之人感到无奈,他们与古人的价值观、思想观念已经背道而驰。 “所得眇何有,所亡无町畦。”这里诗人表达了世俗之人所追求的东西往往是微不足道、毫无意义的,反而失去了许多朴素的价值观念。 最后,“嗟乎寓此心,惟善为可为。”诗人感叹只有将自己的心寄托在善念之中,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。“舍善亦何乐,至死有余悲。”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悲观态度,认为舍弃善念就失去了真正的快乐,即使到死也会感到无尽的悲哀。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自述,表达了对静谧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无奈,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对善念的坚守和追求。诗人的这种态度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,提醒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善良,不被世俗所迷惑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余性便静素,於世寡所谐。
惟余黄卷里,聊与古人偕。
古人不可期,古人尚可窥。
当其会意时,悠然忘渴饥。
可怜朝市人,大与古相违。
所得眇何有,所亡无町畦。
嗟乎寓此心,惟善为可为。
舍善亦何乐,至死有余悲。
晤此聊自警,亦以警吾儿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至死

    解释

    至死 zhìsǐ

    [to death] 到死

    一直卧床至死

    读音:zhì sǐ

  • 有余

    读音:yǒu yú

    繁体字:有餘

    短语:余 出头 强 又 多种 多 开外

    英语:balance in hand

    意思:(有余,有余)

    1.有剩余,

  • 亦何

    读音:yì hé

    繁体字:亦何

    意思:何其;多么。
    晋·葛洪《神仙传阴长生》:“况仙人亦何急急,令闻达朝阙之徒,知其所云为哉!”唐·杜甫《鹿头山》诗:“斯人亦何幸,公镇踰岁月。”
    清·方文《宋遗民咏赵子

  • 余悲

    读音:yú bēi

    繁体字:餘悲

    意思:(余悲,余悲)
    悲伤无已;无尽的悲痛。
    晋·陶潜《拟輓歌辞》之三:“亲戚或余悲,他人亦已歌。”
    宋·朱熹《斋居感兴》诗之五:“马公述孔业,託始有余悲。”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