余性便静素,於世寡所谐。 惟余黄卷里,聊与古人偕。 古人不可期,古人尚可窥。 当其会意时,悠然忘渴饥。 可怜朝市人,大与古相违。 所得眇何有,所亡无町畦。 嗟乎寓此心,惟善为可为。 舍善亦何乐,至死有余悲。 晤此聊自警,亦以警吾儿。 |
这首诗《余性便静素,於世寡所谐。惟余黄卷里,聊与古人偕。》是一首表达诗人对静谧生活的向往,对世俗生活的无奈和悲观的诗。 首段“余性便静素,於世寡所谐。”诗人表达了自己性格偏爱安静、朴素的生活,对喧嚣的世俗生活感到格格不入。“惟余黄卷里,聊与古人偕。”诗人表示只有在研读古籍、阅读古人的书籍中,才能找到心灵的慰藉,与古人相伴。 中段“古人不可期,古人尚可窥。”诗人意识到,虽然不能期待真正的古人,但可以通过阅读古人的书籍来窥视他们的思想、智慧和精神。 “当其会意时,悠然忘渴饥。”在这里,诗人表达了在阅读古籍时,能够与古人产生共鸣,忘却世俗的饥渴。 接下来,“可怜朝市人,大与古相违。”诗人对世俗之人感到无奈,他们与古人的价值观、思想观念已经背道而驰。 “所得眇何有,所亡无町畦。”这里诗人表达了世俗之人所追求的东西往往是微不足道、毫无意义的,反而失去了许多朴素的价值观念。 最后,“嗟乎寓此心,惟善为可为。”诗人感叹只有将自己的心寄托在善念之中,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。“舍善亦何乐,至死有余悲。”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悲观态度,认为舍弃善念就失去了真正的快乐,即使到死也会感到无尽的悲哀。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自述,表达了对静谧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无奈,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对善念的坚守和追求。诗人的这种态度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,提醒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善良,不被世俗所迷惑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