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阅古堂诗》 既瞻古人像,必求古人心。

既瞻古人像,必求古人心。

意思:既然看古代人的形象,求古人思想。

出自作者[宋]范仲淹的《阅古堂诗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是一首对韩公(韩愈)的赞扬和敬仰之诗。诗中描绘了中山的繁荣景象,韩公镇守中山,以古为鉴,励精图治,牧师们敬仰古人,追求古人的精神,表达了对仁、智、忠、义的敬爱和赞美。诗中还描绘了中山人民安居乐业,耕夫樵子饱暖相讴吟,王道自此始,然后张薰琴,表达了对中山人民幸福生活的赞美。 此外,诗中还赞扬了韩公作为古名将的毅力和智慧,敌城一朝拔,戎首万里擒,表达了对韩公的敬仰之情。整首诗情感真挚,语言优美,表达了对韩公的敬爱和赞美之情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敬爱和赞美之情的诗歌,通过对韩公的描绘和赞美,表达了作者对中山繁荣景象和人民幸福生活的赞美之情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中山天下重,韩公兹镇临。
堂上绘昔贤,阅古以儆今。
牧师六十人,冠剑竦若林。
既瞻古人像,必求古人心。
彼或所存远,我将所得深。
仁与智可尚,忠与义可钦。
吾爱古贤守,馨德神祇歆。
典法曾弗泥,劝沮良自斟。
跻民在春台,熙熙乐不淫。
耕夫与樵子,饱暖相讴吟。
王道自此始,然后张薰琴。
吾爱古名将,毅若武库森。
其重如山安,其静如渊沉。
有令凛如霜,有谋密如阴。
敌城一朝拔,戎首万里擒。
虎豹卷韬略,鲸鲵投釜鬵。

作者介绍 范仲淹简介
范仲淹(989年8月29日-1052年5月20日),字希文,汉族。苏州吴县人。北宋杰出的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文学家。

范仲淹幼年丧父,母亲改嫁长山朱氏,遂更名朱说。大中祥符八年(1015年),范仲淹苦读及第,授广德军司理参军,迎母归养,改回本名。后历任兴化县令、秘阁校理、陈州通判、苏州知州等职,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。康定元年(1040年),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,采取“屯田久守”方针,巩固西北边防。庆历三年(1043年),出任参知政事,发起“庆历新政”。不久后,新政受挫,范仲淹被贬出京,历知邠州、邓州、杭州、青州。皇祐四年(1052年),改知颍州,范仲淹扶疾上任,于途中逝世,年六十四。追赠兵部尚书、楚国公,谥号“文正”,世称范文正公。

范仲淹政绩卓著,文学成就突出。他倡导的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,对后世影响深远。有《范文正公文集》传世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古人

    读音:gǔ rén

    繁体字:古人

    短语:猿人 原始人 原人

    英语:(n) people from ancient times

    意思:
    1.古时的人。

  • 人心

    读音:rén xīn

    繁体字:人心

    英语:popular feeling

    意思:
    1.人的心地。
    《孟子滕文公下》:“我亦欲正人心、息邪说、距诐行、放淫辞,以承三圣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