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狱中诗》 慷慨登车去,临难节独全。

慷慨登车去,临难节独全。

意思:慷慨登车离去,面对困难节保全。

出自作者[近代]杨匏安的《狱中诗》

全文创作背景

杨匏安的《狱中诗》创作于他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并囚禁在狱中的时期。这首诗表达了他在狱中坚韧不屈、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的决心和信念,同时也展现了他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仰和对自由、正义的向往。在创作过程中,杨匏安借用了古代诗歌的形式,以隐晦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,同时也体现了他对文化传承的尊重和在困境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心态。因此,《狱中诗》的创作背景是杨匏安在狱中的亲身经历和感受,以及他对革命事业的信仰和追求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慷慨登车去,临难节独全。
余生无足恋,大敌正当前。
投止穷张俭,②迟行笑褚渊。
③者番成永别,相视莫潸然。
作者介绍
杨匏安(1896-1931),广东香山县南屏镇北山村(今属珠海市)人。原名锦涛(焘dào),笔名匏安。中共党员。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秘书、代部长,中执委,中共中央委员。太阳社发起人。1931年8月的一天晚上,杨匏安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枪杀在淞沪警备司令部内的荒地上,时年35岁。

1918年杨匏安在《广东中华新报》发表《诗选自序》和一组旧体诗,消极遁世的悲情心态,跃然纸上。虽然他在回国之初,登家乡后山,见一新坟有感而发,写下直抒人间正气、鞭挞旧社会腐恶的短篇小说《王呆子》,颂扬贫农青年手刃村霸,为父姐复仇;然而,王呆子还是不得不入山为盗,结局仍是悲剧式的。此外,他的诗文大都不掩饰内心落寞。《诗选自序》称:“不佞少而颓唐,学殖荒落,乃谬以诗文辞见称朋旧;实则近日逃心空寂,不敢有志斯道。”表明他心如死水,波澜不兴,有如道家禅佛,不敢以诗言志,去起“厚人伦,美教化,移风俗”的作用了。他在同年发表的旧体诗,更是充满着万念俱灰的情调。如“人闲只合看云坐,世乱聊为带雨耕,我已无心问哀乐,残蝉何事倚高鸣?”(《消夏》)人在不得意、百无聊赖的时候,往往借诗酒浇愁,以填补心灵的空虚。杨匏安在五四以前的心态正是如此。如“把酒乐斯须,偷闲静里娱,相逢皆作客,不醉且行沽。”(《同无庵、都休饮酒》)“相见拼一醉,归去独陶然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慷慨

    读音:kāng kǎi

    繁体字:慷慨

    短语:慷 慨然 侠义

    英语:generous

    意思:
    1.情绪激昂。
    《文选司马相如<长门赋>》:“贯歷览其中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