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知足吟 和崔十八未贫作。》 不采一枝桑,箱中有余服。

不采一枝桑,箱中有余服。

意思:不采一枝桑,箱子里有我服。

出自作者[唐]白居易的《知足吟 和崔十八未贫作。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不种一陇田,仓中有余粟。不采一枝桑,箱中有余服。》是一首表达知足常乐的诗。它描绘了一个人生活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,没有繁重的劳动和物质需求,因此能够享受生活的美好。 首先,诗中描述了这个人没有种田,但仓库中却有余裕的粮食;没有采桑,但箱子里却有余裕的衣物。这表明他的生活并不依赖于农田和桑树,而是依赖于他的财富和物质储备。这种生活方式使他能够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,没有物质的困扰和压力。 其次,诗中描述了这个人身居官位,但并没有忧虑的责任,也没有受到任何羁绊。这表明他的地位并不需要他承担过多的责任和压力,使他能够享受生活的乐趣。同时,他也能够平等对待周围的居民,为他们提供一定的福利。 此外,诗中还描述了这个人能够享受美酒和菊花等美好的事物,这表明他的生活充满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享受。他没有过多的物质欲望,只追求内心的满足和宁静。 最后,诗人在结尾处询问读者:“自问此时心,不足何时足?”这表明他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已经足够美好,但他也想知道读者是否认为这种生活还有不足之处。这进一步强调了知足常乐的主题,并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思考和反思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表达了一个人对生活的知足常乐的态度,他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生活,没有过多的物质欲望和压力。这种态度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不种一陇田,仓中有余粟。
不采一枝桑,箱中有余服。
官闲离忧责,身泰无羁束。
中人百户税,宾客一年禄。
樽中不乏酒,篱下仍多菊。
是物皆有余,非心无所欲。
吟君未贫作,因歌知足曲。
自问此时心,不足何时足?
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

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有余

    读音:yǒu yú

    繁体字:有餘

    短语:余 出头 强 又 多种 多 开外

    英语:balance in hand

    意思:(有余,有余)

    1.有剩余,

  • 不采

    亦作“ 不睬 ”。对别人的言语、行为不予理会。《北齐书·穆后传》:“后既以 陆 为母, 提婆 为家,更不採 轻霄 。”《警世通言·老门生三世报恩》:“那笑他的他也不倸,怜他的他也不受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四九回:“时 云长 在侧, 孔明 全然不睬。”
    不理睬。 唐 杜荀鹤 《登灵水阁贻钓者》诗:“未胜渔父閒垂钓,独背斜阳不采人。”《清平山堂话本·简贴和尚》:“他又説两声,浑家又不采。”
  • 一枝

    引用解释

    1.一根枝杈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鷦鷯巢於深林,不过一枝。” 晋 张华 《鹪鹩赋》:“其居易容,其求易给,巢林不过一枝,每食不过数粒。”后用以比喻栖身之地。 唐 杜甫 《宿府》诗:“已忍伶俜十年事,强移栖息一枝安。” 宋 曾巩 《次道子中书问归期》:“一枝数粒身安稳,不羡云鹏九万飞。” 清 方文 《庐山·玉帘泉》诗:“小楼暖可居,他日

  • 中有

    读音:zhōng yǒu

    繁体字:中有

    意思:即中阴。
    《俱舍论分别世品》:“死生二有中,五薀名中有;未至应至处,故中有非生。”
    《大乘义章》卷八:“两身之间,所受阴形,名为中有。”
    吕澂《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