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里过秦看素滻,三年还蜀度青泥。
意思:千里经过秦看素滻,三年回蜀度青泥。
出自作者[宋]梅尧臣的《送张遂州》
全文赏析
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一位地方长官的清廉和忠诚。通过对他的生活经历和品质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仰和赞美之情。
首联“华省名郎意若西,相如桥柱旧曾题”,诗人以典故和地名入诗,描绘了这位地方长官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声望,同时也暗示了他的清廉和正直。相如桥柱是当地的一处名胜,诗人用它来象征这位长官的清廉形象,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仰之情。
颔联“已将符节为邦守,不畏关山入马蹄”,表达了这位长官的忠诚和勇气。他以符节为守,守护着地方,不畏艰险,不怕困难,深入关山,为百姓谋福利。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这位长官的敬仰之情,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地方官员的期望和要求。
颈联“千里过秦看素滻,三年还蜀度青泥”,描绘了这位长官治理地方的艰辛和不易。他走过千里秦地,看到了素滻河的清澈,也经历了三年还蜀度青泥的艰难。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这位长官的敬意和同情,同时也展现了地方官员的艰辛和不易。
尾联“里门锦绶何为乐,外奉严君内阿{上弥下女}”,表达了诗人对这位长官的赞美之情。他虽然身居高位,但不忘本,对家人和亲朋好友都十分照顾。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这位长官的敬仰之情,同时也展现了他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。
整首诗通过对这位地方长官的描绘和赞美,表达了诗人对清廉、忠诚、勇敢、为民谋福利等品质的追求和向往。同时,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对地方官员的期望和要求,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