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者虽甚远,残生其实同。
意思:二者虽然很远,害生其实同。
出自作者[宋]陆游的《古风》
全文赏析
这首诗带有强烈的寓言性和哲理性。通过牺象和余材的比喻,诗人表达了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。
“牺象荐清庙,余材弃沟中”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。牺象,作为祭祀的神圣之物,被恭敬地摆放在清庙中,受人顶礼膜拜;而余材,却被弃置在沟壑之中,无人问津。这两者的处境看似天壤之别,但实际上,“残生其实同”,他们的最终命运都是一样的,都无法逃脱生命的消亡和朽坏。
诗人借此引出了对人生态度的反思:“人当贵其身,岂复论穷通。” 人应该珍视自己的生命,不应该过分纠结于困顿与显达。这是诗人对人生态度的鲜明表达,他认为,无论贫穷还是通达,人都应该珍视自己的生命,尊重自己的价值。
最后两句“宁为原上草,一寸摇春风”,诗人通过比喻表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:宁愿做原野上的一棵小草,也可以在春风中摇曳生姿,拥有属于自己的生命色彩。
整首诗意境深远,通过对牺象和余材的比喻,以及对小草的赞美,诗人传达了珍视生命,尊重自我,不畏困苦,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