便下手、先除色欲。
意思:下手,先除去颜色要。
出自作者[元]马钰的《二郎神慢 鸣鹤馀音卷之一》
全文赏析
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歌,它以一种简洁而有力的方式,阐述了人生的修行之路,特别是对于道德和精神的追求。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:
首先,诗歌开头就表达了对于“色欲”的否定,强调了“玉洁冰清大丈夫”,这表明了诗人对于道德和纯洁的重视。他强调人应该像一块洁净的玉,冰清玉洁,不受任何污染,这是对个人品德和行为的极高要求。
“一失人身难再复”这句话,表达了诗人对于人身的珍视,以及失去人身的可怕。人身是修行的基础,失去了就很难再得到。这提醒我们要珍惜人生,不要轻易失去这个宝贵的机会。
接着,诗人提出了达到长生久视的五件凭据,即“涤除念虑”、“忘贪戒酒肉”、“济贫拔苦”、“常行慈善”和“精神保护”。这些凭据涵盖了个人品德、行为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,是对人生修行的高度概括。
“涤除念虑”意味着要清除内心的杂念和欲望,保持内心的清净。这需要我们时刻保持警觉,不被外界干扰,不被私欲所动。
“忘贪戒酒肉”意味着要摒弃贪欲,不追求过度的物质享受,而是注重精神层面的满足。同时,也要节制饮食,不贪食酒肉。
“济贫拔苦”则是对待他人的态度,要乐于助人,关心他人,尤其是贫困和苦难的人,体现出一种大爱和慈悲。
“常行慈善”则是要始终保持对社会的善意和关爱,积极行善,不做恶事。
最后,“精神保护”是指要保持精神的健康和活力,注重精神的修养和提升,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喜悦。
如果能够按照这五件凭据去实践,最终就能“得赴”,即达到人生的目标。这首诗歌不仅是对人生的深刻反思,也是对修行的指导,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