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次韵答伯夔送太夷北行》 群盗相乘诗可讨,贱儒自喜谤非轻。

群盗相乘诗可讨,贱儒自喜谤非轻。

意思:群盗都乘诗可以讨,贱儒从喜欢诽谤不轻。

出自作者[近代]陈三立的《次韵答伯夔送太夷北行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是表达了作者在面对人生重大抉择时的内心矛盾和复杂情感。 首句“三迭犹传呜咽声”描绘了悲痛的氛围,暗示了某种不祥之兆或深深的忧虑。第二句“泪看注海与潮平”则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担忧,同时也透露出对某种无法控制的力量的无奈和无力感。 “梦存大事将谁待,天鉴孤衷复此行”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目标的坚定信念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。尽管面临困难和挑战,作者仍然坚信自己的道路,并愿意为此付出一切。 “群盗相乘诗可讨,贱儒自喜谤非轻”这两句描绘了作者面对困难时的态度。他并不畏惧恶评和困难,反而以此为动力,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。这种积极的态度令人敬佩。 “衰残未预涓埃报,九逝魂依北斗明”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担忧和无奈,同时也透露出对信仰的坚定和对生命的热爱。尽管身体衰弱,作者仍然坚持前行,灵魂依靠北斗星的光芒指引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人生重大抉择时的内心矛盾和复杂情感,同时也展现了作者积极向上、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。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自然,情感真挚动人,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三迭犹传呜咽声,泪看注海与潮平。
梦存大事将谁待,天鉴孤衷复此行。
群盗相乘诗可讨,贱儒自喜谤非轻。
衰残未预涓埃报,九逝魂依北斗明。
作者介绍
陈三立(1853年10月23日-1937年9月14日),字伯严,号散原,江西义宁(今修水)人,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。

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,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,国学大师、历史学家陈寅恪、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。与谭延闿、谭嗣同并称“湖湘三公子”;与谭嗣同、徐仁铸、陶菊存并称“维新四公子”,有“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”之誉。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,历任吏部行走、主事。1898年戊戌政变后,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。1937年发生“卢沟桥事变”后北平、天津相继沦陷,日军欲招致陈三立,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,不幸忧愤而死,享年85岁。

陈三立生前曾刊行《散原精舍诗》及其《续集》、《别集》,死后有《散原精舍文集》十七卷出版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贱儒

    读音:jiàn rú

    繁体字:賤儒

    意思:(贱儒,贱儒)
    低贱的儒者。泛指下贱的读书人。
    宋·陈亮《乙巳春答朱元晦秘书熹书》之一:“学之不至,则荀卿有其某氏贱儒之说而不及其他。”
    梁启超《饮冰室读书

  • 相乘

    读音:xiāng chéng

    繁体字:相乘

    意思:相加;相继。
    《汉书王莽传中》:“政令烦多,当奉行者,辄质问乃以从事,前后相乘,愦眊不渫。”
    颜师古注:“乘,积也,登也。”
    唐·柳宗元《<

  • 讨贱

    引用解释

    方言。不识好歹,自讨苦吃。

    读音:tǎo jiàn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